过去,在我的老家,新麦成熟时,农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会在夏至这天,做凉面犒劳家人,所以这个时候的凉面被称为“夏至面”。除自家享用外,各家做的夏至面还要分送四邻:你送我一碗面,我回赠你一碗面,共享夏至时光。每家做的面看上去样子虽都差不多,但由于各家经济条件不同,为人处世方式不同,做出来的面自然也会有些细节差异。
我四岁那年,生了场大病住进了医院。父母为给我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朋及四邻借了部分“救命钱”。那年新麦下来后,母亲将之带到集市上卖了,所得收入还清了欠款。还完欠款后家里还剩半袋面粉,母亲说留着到夏至做凉面用。但临到夏至日,家里却没钱买麻汁,母亲愁眉紧锁:“凉面没有麻汁可咋做?自己不吃没事,但不能少了给街坊四邻的这一碗面呀。”我生病时邻居们都解囊相助,母亲本想送大家一碗最丰盛的凉面,这下却因缺少原料不能制作而愁得睡不着觉。
夏至当天一大早,父亲兴奋地告诉母亲,自己在西院墙旁的柴堆里捡到了四个鸡蛋。原来是家里那只多日没收上蛋的芦花鸡,换了下蛋的地方。
那天,母亲用那四个鸡蛋做了西红柿鸡蛋汤,向为邻居准备的凉面里各浇上了一勺,但母亲一口也没给我们留,我们兄妹几个只能望“汤”兴叹。母亲的使命完成之后,我和哥哥端着西红柿鸡蛋凉面挨家挨户去送。我们给四邻分送完凉面后,却迟迟不见他们回送。往年大家送面的积极性都很高,唯恐面送晚了让人家挑理儿,通常都是前脚送面给人家,后脚人家的面也送来了。
直到中午十二点,别人家的面才陆陆续续送来。那天,邻居李婶给我们家送来了肉丝面;孙大爷给我们家送来了炸酱面;张大娘给我们送来了鸡丝面;就连生活最拮据的刘婶也送来了淋满麻汁的大碗凉面……大家都说我刚出院身子虚,需要补充营养。
那天,母亲看着大家送来的面,眼圈泛红。原来大家是故意晚送面,怕送早了,我们会因回送凉面时对比各家的面,看到自己面里浇头太少,而感到“过意不去”。
现如今,日子渐渐好转,旧时夏至送面的习俗也逐渐淡出大家的生活。但当年那些“晚来”的夏至面却深藏在我的心里,任时光流转,仍越品越香,因为面里藏着人性的温度和淳朴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