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本应轻松愉快的节日,却发生了几件令人唏嘘的悲剧。
先是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太平镇儿童室外游乐场“孩子的院子”,发生游客冲出滑梯防护设施事故,造成2人死亡12人受伤;接着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拒马源广场附近突发旋风,将广场内一充气城堡掀翻,造成2名儿童死亡,7人受伤。
近年来,因游乐设施事故而造成孩子死伤的悲剧在全国范围内不少见。然而,这些悲剧只是偶然吗?让我们将目光落到“孩子的院子”。
2017年7月,“孩子的院子”亲子乐园开业仅两天就发生过游乐设施倒塌事故,造成数人受伤。不到两年时间,同一家游乐场,几乎重复了同样的悲剧。
该亲子乐园所在的太平街道办事处负责人称,自2017年发生事故被责令停业后,“孩子的院子”一直“偷偷摸摸地开”,与管理部门“打游击”。就在今年4月初,太平街道办事处还对其下达强制关闭整改的通知,并要求其拆除部分设施,但该园仍擅自开园营业。
“孩子的院子”亲子乐园的野蛮经营令游客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经营方的责任无可回避。目前,涉事负责人已被控制,游乐场已暂停营业。随着调查的进行,违法的事实也被一一揭开——涉事游乐园未通过第三方有资质公司安全验收,一直没有合法的手续……
但要注意的是,这起事故其实并非天灾意外,监管的失职也是这起悲剧的人为推手。企业公然违法、无视公众安全,一次次的整改通知,缘何成为一纸空文?“偷偷摸摸地开”长达近两年时间,“孩子的院子”游乐园如何长期蒙混过关?有关管理部门为何对其非法经营行为“睁一眼、闭一眼”?一个个疑问摆在人们面前。太平街道办事处关于“不可能天天盯着”的回应,不能成为监管部门推脱责任的借口。
相比运营企业以及游客的安全意识,监管存在盲区、留有空白地带更可怕。唯有监管的利剑举得起来、落得下去,才能保障游客在游乐场所的人身安全。
成都市发生的这起游乐园事故,固然暴露了当地监管层的失职,但我们应当看到的却不止于此。它或许只是整个游乐行业隐患的冰山一角,也为游乐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没有安全,哪来的游乐?
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式经济已经到来。尤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游乐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中国的游乐行业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游乐设施质量是否合格,设施操作是否接受正规培训,游乐设施是否得到有效维护,都是亟需重视的问题。
尤其近年来,一些游乐设施改变以往常驻游乐园的方式,以临时安装形式出现在各类庙会、城市广场、购物中心等公众空间,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亦会放松警惕。然而这些临时游乐经营场所使用的设施证照往往手续不全,来路不明;一些小型的游乐园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往往节省成本,偷工减料……
安全重于山,生命大于天,游乐设施涉及公众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排查与监管,建立起一套严格的问责追责机制来惩前毖后,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游乐场的各类隐患。
正如有媒体评论所说,再先进的设备也得由人操作,再严格的制度也要靠人落实。唯有让责任监管严起来,安全意识强起来,监管部门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层层传导压力,经营者、管理者才会履行好安全责任,才能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才不会让游乐设施藏着伤人乃至杀人的“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