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4月08日 星期一

温州:移风易俗 简办红白喜事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4月08日   第 07 版)

  市民在瓯江上开展花祭活动,追忆与祭奠“海葬”的先人。

  2015年,温州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并于2017年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二连冠”。2016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工作部署,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采取扎实有效举措,坚持不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有效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清明将至,在深圳工作的小林回到老家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祭祖扫墓。

  五年前,他外公去世时,村民和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外公的棺木置放在厅堂中央。白天流水宴、晚上唱大戏;放鞭炮的火药味、烧纸钱的焦糊味,还有呛人的香烟味混杂在一起;窗外堆放着各种纸糊的楼房、汽车、假人……多年过去,小林仍然记得那个悲伤又“混乱”的葬礼。

  作为全国闻名的“纽扣之都”“拉链之乡”,小林的老家桥头镇商贾云集、民资充裕。过去,民众普遍存在盲目攀比心理,尤其是殡葬和祭祀习俗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小林回忆道,当时桥头镇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一场葬礼需花费60—80万元,较差的家庭也需花费20万元,富裕的家庭花销更是达百万元以上。

  但今年清明回家,小林觉得桥头镇好像“不一样了”——没有燃放鞭炮的响声,也没有烧纸钱的味道,家乡清新且宁静。

  近年来,桥头镇59个村都成立了丧葬陋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而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正是村里的老人协会。

  协会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村内带头做表率,动员其他老人及其家属节俭办丧,并鼓励村民把办理丧事结余的资金投入到村公益事业。

  “东行村戴氏三兄弟响应村老年协会的政策宣传,将为父亲办丧事节省的1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和村内公益事业;朱涂村孙氏老人去世前立口头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并将生前节省的2万元捐给村里建门球场。” 协会的一位成员对记者说,生态安葬、文明祭祀已经成为常态,大家过去的攀比心态已经有较大转变。

  顺应民意

  整治丧葬陋习

  桥头镇的这种文明景象,也是整个温州市移风易俗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州市委、市政府逐渐发现,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日益严重,炫富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当时,老百姓被不良风气‘裹挟’,人情负担沉重,大家对摈弃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有很大需求。”一位温州市领导回忆道。

  因此,温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全市开展移风易俗专项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良风气得到明显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者少办逐渐成为新风尚。

  2016年9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温州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

  数年间,温州市各地纷纷出台整改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筱村镇五蒲村,一些未使用的棺木被拆解并加工成木材。五蒲村村支书翁细赢介绍说,这种处理方法村民很支持,“如果提倡火葬就不需要这些棺木了,木材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在泰顺县的生态树葬区中,逝者的家属们将可降解骨灰盒放入土中,覆土掩埋,献上鲜花……以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也让思念和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我们家属来了八位,一起送他回归大自然,这是我们对他的一种永久纪念。”董先生说,儿子意外离世,全家人悲痛万分,所以大家都来为他送别,也希望以这种方式让生命延续。

  今年清明节期间,泰顺县殡葬管理所、殡葬行业协会联合在该县燕窝山陵园开展“文明低碳祭祀 平安祥和清明”活动,倡导人们用鲜花来寄托哀思。

  在陵园入口处,前来祭祖的人们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冥纸等传统祭祀物品,免费更换为鲜花、电子蜡烛、碑文补漆笔等新式祭品。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在一旁设立了“天堂信箱”,人们可在此给已故亲人写信,以此寄托哀思。

  多管齐下,

  文明理念进万家

  如今,“移风易俗”成为温州当地媒体、百姓热议的话题。在一份移风易俗民意调查中显示,超过90%的群众表示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对开展移风易俗表示支持。

  为此,温州市各级政府在群众中组织开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温州人”系列讨论,引导广大群众查摆自身及身边存在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恶俗陋习。各地也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专题道德讲堂、“红白喜事”陈规陋习“吐槽大会”等形式,引导形成“改陋习树新风”的思想共识。

  一些青年志愿者组建了移风易俗讲师团,在社区、村居、文明单位开展移风易俗大宣讲活动。正如一名参加讲师团的志愿者所说:“青年人更应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有义务将一些新的、先进的思想带入社区、带进农村,并以此引导社会新风尚。”

  为了便于年纪大的居民了解和接受移风易俗新理念,一些文艺工作者把移风易俗教育融入温州瓯剧、永昆等特色剧目,推出一大批具有温州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鼓词小品。

  去年12月13日,苍南县灵溪镇北山下村就举办了“移风易俗文化下乡巡回演出”。寒冷的冬夜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村民前来观看的热情。

  巡演中,渔鼓演唱艺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明月、林芳师徒两人上演的渔鼓对唱《移风易俗讲文明》,用当地方言进行说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融入了移风易俗树新风的宣传理念,将移风易俗改革讲得明明白白,唱进群众的心坎,赢得群众的阵阵掌声。

  完善制度,

  移风易俗常态化

  记者从温州市政府获悉,2018年8月起,温州全面开展为期一年的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致力打造移风易俗的“温州样本”。自去年8月以来,温州市婚事新办8564例、丧事简办1752例,节约社会资金43.75余亿元;新建家宴中心215家,建成集中办丧点98个。

  “对于移风易俗改革,首先是找准问题突破口,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整治。” 一位温州的政府干部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道。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现象,各职能单位实行婚丧源头治理,组织开展对“婚丧用品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丧事用车和丧事扰民”的整治行动。

  比如,在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中,当地推出“禁新改旧”青山白化综合治理,引进无人机进山巡逻督查,建立“禁新”督查通报机制。

  “在移风易俗改革攻坚中,党员干部队伍更是以身作则,将移风易俗作为政治纪律严格要求。” 该干部说。

  记者从上月举行的温州市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自开展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以来,温州开展党员干部大动员,在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过程中,温州从严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办丧129例,问责133人。

  据悉,下一步,温州将强化督查联动,建立市级联合督导、县级重点督导、业务部门专业督导的三级督导体系,实施定期督查,定期通报。(本版图片由浙江省温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温州:移风易俗 简办红白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