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3月04日 星期一

裁衣往事

■应 坚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3月04日   第 18 版)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穿衣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一般的中小城市,商店里除了背心短裤和劳动布工作服,其他衣冠踪影难觅。一年四季,秋装、冬裤、衬衫、夹袄,所有棉、夹、单、皮全靠地方裁缝手工现做。虽然那年头家家女人都有针线麻篮,里面剪刀锥子、布头线脑样样具备,主妇们钉扣子、缝窟窿、打补丁都驾轻就熟。但是要说做新衣服,则非专业裁缝无法胜任。

  当然,居家主妇也并不是无事可做,平日里,没事逛街选布料就是她们的职责。一年当中,琢磨着一家老小的衣料匹配,主妇们通常会往百货公司的布料柜台跑个十趟八趟,日积月累,到了年底,家里的各色衣料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个时候,凡家丁齐整的大户之家,请个裁缝来家,就地摆开场面架势,一次性做完全家全年的衣服最为经济划算。先估算好要做多少个工,然后裁缝早来晚归,按天算工钱,主家和裁缝皆大欢喜。

  记得我小时候,通常农历12月初,裁缝就开始上门。少则十天,多则半月。奶奶的棉裤要翻,爷爷的大褂要做,父母的出客衣服,姐姐的春装夏裙,我的夏衫秋裤等等。一年中陆续扯下的花花绿绿的布料,此刻百色杂陈,琳琅满目,像是在开服装展销会。

  裁缝裁缝,一是裁,二是缝。裁缝的工作台一般设在阳光充足的轩屋。首先是裁,系着围裙、带着套袖,大师傅一般的裁缝,一把扯下搭在胸前的软尺,量测了张三、李四、王麻子的身材之后,掏出小本一一记下,计算出布料用量。然后在特别搭起的大长案桌上,铺开布料,用粉饼在布料上画出各种框线,再用他(她)那把大剪刀下剪。把布料裁成各种单元,再把剪裁好的布块及衬料辅料,按照各人姓名各自顺序,分别叠好捆扎起来。

  接下来就是缝制了,有了缝纫机做衣服的速度更快,针脚也更密实。但各式搭攀、盘扣以及嵌花、滚边、镶等工艺,就非手工莫属。这时候就能看出一个裁缝多年磨练的功底了。高级的裁缝,靠一双手飞针走线,各式盘扣花色繁多,嵌花滚边样式新颖,针脚一律细密整齐,看上去赏心悦目,自然大受主家青睐。在衣裳缝制好之后,还要用烙铁熨斗烫熨平展。

  记得当年来家的裁缝以女性居多,铺面开在马路斜对面的阿贞就是常客。她当年的年纪尚不到三十,脸型瘦削,颧骨高耸,两块腮红经年不退。她老公是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平日像个没嘴的葫芦,只会下死力气干活。阿贞却相反,她是个自来熟,最善和人打交道。母亲常说:什么人什么命,不倒翁尖尖腚。意指他们夫妻俩虽然性格迥异,却彼此互补,正堪绝配。

  阿贞年纪虽不大,裁衣手艺却堪称一流。她心灵手巧,绝不拘泥陈规,常常在细微处匠心独运。爷爷身板短小精壮,脖子粗大,阿贞特地加大领围,并将其上衣的前阔及后背做得稍宽一些。大姑是劳动妇女,身材硕壮,胸脯尤其丰满,阿贞裁衣时,大姑的衣服前片就比后片略长一点,以便前胸撑起之后,不致出现前襟短后襟长的情况。大表姐是青春少女,阿贞将其肩膀部分较常规做得稍窄一些,中腰稍凹陷一点,表姐的玲珑身材立马凸显无遗。阿贞最脍炙人口的一个杰作就是把爷爷的一件过膝的老式旧黑呢子大衣,翻改之后,给我做成了一件带毛领式样非常新颖的呢子短大衣。我穿着它一直到初中毕业,直到个头猛蹿实在穿不下了为止。

  其实人体本身的美出自天然,是万万不该被遮掩的。而只有创造力和天然的想象力才能使人将技艺变成艺术。所以,裁缝往前迈一步就是艺术家,而退一步就只是一名流水线上的缝纫工了。

  裁缝是客人,开工期间每天和我们一起同桌吃饭。阿贞十分乖巧,上桌前总是百般谦让,然后倚在我边上,在桌角处觅一位置。吃饭时小心翼翼,筷子头只在眼前的菜盆里划拉,荤腥基本不碰。有时候母亲过意不去,硬是夹了白切肉、红烧鱼往阿贞碗里送。阿贞连忙起身嘴里称谢,坐下时顺手把肉食又夹到了我碗里。那年头肉蛋鱼都要凭票,阿贞深知主人持家的不易。母亲嘴上不说,背地里却时常感叹:阿贞懂事守规矩,实在难得。

  一般说来,裁缝在一户人家逗留,少则十天,多则半月。女裁缝于主家十几天,与女眷相处,聊的自然都是女人间的话题。混熟了,什么心里话都往外掏,伤心处一起下泪,梨花乱落如红雨;开心时相互大笑,声振林木遏行云。时间长了,这户人家婆媳关系怎样,夫妻和不和睦,家长里短都能看在眼里。有好事的裁缝,活似快嘴李翠莲,不出三天,能添油加醋将那点牛黄狗宝传遍全城。阿贞在这一点上承继了她老公的家风,做了没嘴的葫芦,这也是母亲每年都早早预约定下请她的一大原因。

  经过几番试穿、改动,最后,全家老小的各式新衣终于做毕。大功告成那天,主家照例摆一桌丰盛的菜,温上黄酒,有谢师酒的意思。阿贞也高兴,当天晚上开怀畅饮,此时母亲再夹给她鱼肉荤腥,她也来者不拒。这是劳动的奖赏,丰收的盛宴,主人的感激尊重发自内心,吃起来格外踏实。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的繁荣,商场里各色时装渐次丰富,穿衣逐渐不再是居家百姓的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服装行业迅速崛起,冲击着裁缝店,人们反过来嫌弃裁缝店做出来的衣服太土,不合时尚。而到了如今,网上衣铺比比皆是,一些时尚潮人连商店都懒得逛,干脆上网淘衣,更少有人再拿着布料去裁衣铺做衣服了。裁缝逐渐变成了书面语,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疏离。

  阿贞的角色转变得很快,她的裁缝铺早就关了门。听母亲说,她改行做起了保险,长年裁缝生涯积累的广泛人脉和平素踏实本分、从不偷工减料的作风,让聪明的阿贞在新的领域风生水起拳脚大展。最新的消息是:她已经做到家乡一带的地区级大经理,成为百万富翁了。

裁衣往事
镜花
春日皂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