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We will rock you!”
上面这句英文你是不是唱着把它读了出来
“We are the champions, my friends.”
那么这句呢?
上述两首名曲,就是著名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Queen)无数金曲之中的两首。
在1月初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皇后乐队传奇主唱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的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一举拿下了分量最重的剧情类最佳电影奖。
而在上周刚刚过去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演员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更是凭借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对佛莱迪·摩克瑞的精彩演绎,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小金人奖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闪耀在各大电影颁奖礼、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年度大热影片。
关于传奇本身
佛莱迪·摩克瑞是一个身上有着太多标签的人:龅牙、音乐天才、天生的舞台表演者、横跨四个八度的摇滚史最佳嗓音、艾滋病,当这一切标签被贴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天使与魔鬼”便是对他最恰当的注解。
他被歌迷们疯狂喜爱,甚至美国摇滚巨星科特·柯本(Kurt Cobain)也在遗书中提到了他对佛莱迪的崇拜与羡慕。但佛莱迪也曾伤害身边人,在感情生活中,他伤害了一生挚爱玛丽·奥斯汀;他能创造史无前例的音乐榜单成绩,能创下当时英国史上最高单曲销量,但同时也让唱片公司高层头疼不已,一张《A Night At The Opera》打破主流认知,却花掉了当时最高的一笔唱片预算。
这部影片的片名《波西米亚狂想曲》,源自佛莱迪所创作的一首经典歌曲的歌名。这首长达6分钟的歌曲被分为六个部分:序曲、歌谣、吉他solo、歌剧、硬摇滚、尾声,每个部分都是单独的一种风格,几乎像是六首歌曲的集合。
作为影片的片名,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也被全部呈现在了银幕前,看着当时陷入创作瓶颈的佛莱迪灵光一现,在钢琴上弹出旋律的时候,相信所有观众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
华丽的表演,极致的还原
还原,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核心:饰演弗莱迪的拉米·马雷克从龅牙到腋毛的全方位武装;影片最后20分钟里,1985年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上每一个摄像记者的穿着、钢琴上百事可乐杯子的摆放位置都严丝合缝地得到了纳米级还原。
《波西米亚狂想曲》将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及那场震撼人心的演出,用最细腻的形式做了最完美的还原。
尤其是影片的重头戏,也就是最后20分钟的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这场汇集了鲍勃·迪伦、麦当娜等国际音乐巨星的慈善演唱会,无论表演者的分量多重,都只能获得20分钟的演唱机会,而作为天生表演者的佛莱迪,将这一整场演唱会变成了他的个人表演秀。
当时的佛莱迪因为和乐队成员之间的矛盾曾短暂退出皇后乐队,而在他得知自己罹患艾滋病之后,便放下身段重新回归皇后乐队,这场慈善演唱会便是他回归之后的第一场演出。
当穿着紧身白色背心的佛莱迪用钢琴弹下《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旋律,唱出第一句经典歌词时,相信没有人能止住自己的眼泪。
有缺憾,但依旧灿烂
影片在慈善演唱会的桥段后戛然而止,就如同佛莱迪的生命一样,在其向公众宣布自己罹患艾滋病之后的一天,悄然终止。
但电影不是游戏重制,剧本也不是历史还原,《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实在难以称之为优秀。
摇滚音乐人作为自由的一派,他们的传记片风格,通常有别于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片风格。音乐的加入,让大银幕里摇滚音乐人的人生多了更多迷幻及传奇色彩。
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摇滚传记片有平克·弗洛伊德乐队(PinkFloyd)的《迷墙》,有讲述大门乐队(TheDoors)主唱的传记片《大门》,或者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传记片,但依托于摇滚大师大卫·鲍伊 (David Bowie) 和伊基·波普(Iggy Pop)的真实故事所创作的《天鹅绒金矿》。这些电影都不算是传统的类型片,在形式上甚至做出了很多反类型的尝试,以形式上的肆意梦幻来和那些摇滚之神贴近。
但《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一部投资巨大的好莱坞影片,形式上的畏手畏脚让影片只局限在对皇后乐队和弗莱迪音乐历程的呆板还原,对于佛莱迪的生活及个人内心展现却略显保守。
这部影片或许不是一部好的传记片。我们很难从这2小时14分的影像中提炼出一个完整的佛莱迪·摩克瑞的形象,他更像是生活在杂志报道中的摇滚之神,高高在上,却始终无法走入内心。
但这部影片绝对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摇滚电影,它所展现出的视听体验,足以璀璨于影史。
3月22日,《波西米亚狂想曲》将登陆国内院线,到时不妨走进影院,领略一代摇滚巨星的魅力,体验无与伦比的音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