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非处方药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常备药物,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披露,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存有备用药品,52.4%的家庭设有家庭小药箱。但是,高达73.6%的家庭却忽视了药品的储存条件,更有至少八成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过期药品的习惯,因此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面对如此数量的过期药,如何回收处理成为关注焦点。
“过期就扔,
没想过是污染物。”
“这段时间孩子发烧了,翻自己家药箱发现退烧药过了保质期,如果是大人生病可能就这么吃了,但考虑是孩子,所以只能把药扔了再来药店买一些。”正在北京市朝阳区金象大药房采购药物的王斌告诉记者,家里过期的一些西药都是和生活垃圾一起丢弃,“也没听说过要单独处理或者回收。”
有着“过期药物不需要单独处理”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北京市民齐建也是其中之一:“我家过期的西药是直接扔掉的,中成药的话,我爸说还可以继续使用。至于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和危害倒是没听说。”
其实,过期药物不仅不能够继续服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也不容小觑。
“药物中的成分散落到环境中容易造成污染,并且一些特殊性质的药物,如强致敏性、挥发性药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更严重。” 据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解释,1颗过期药污染相当于3节废旧电池污染,约污染一个人5年的用水量,强致敏性、挥发性的过期药物都会散发有毒气体,大部分过期药品被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对空气、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污染。
制度欠缺
回收成真空带
“之前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期药的危害,便把过期的药物整理出来单独处理,但是小区周边的药店对过期的药物都不回收,只能自己把包装和药片分离后再扔掉。” 新手妈妈刘慧为了防止孩子误食过期药物,经常收拾家里的小药箱。在她看来,把药片和包装分离最重要的目的,是防止有人拿回去重新包装再出售。
记者对朝阳区甜水园社区附近的药店进行了走访,在药店门口并没有发现回收的药箱。当记者向药店工作人员询问时,对方表示,作为连锁药店,要听总部安排,对于过期药品回收也只能通过医药行业协会或药监局等组织或授权。“不能说咱自己一个药店你想回收就回收。”
记者梳理发现,国家食药监局虽然制定了过期药品回收制度,并明确了各区食药监局的监管作用,但实际上,我国法律法规并未对过期药品回收事宜进行规定,更未规定药品回收的主体部门。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虽明确规定了医疗废物的处置方式,但过期药品并未纳入医疗废物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将过期药品按劣药处理,但均未规定如何回收和处理。虽然环保部门已将医疗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但现实中,对于家庭过期药品往往并未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
因此,“家庭过期药的回收和处理仍处在法律监管的真空地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告诉记者。
破解回收难题
还需多方努力
“要想彻底解决家庭过期药回收处理难题,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方联动,共同发力。”刘俊海告诉记者。
2018年3月,阿里健康携手多家药企发起国内首个“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尝试利用“互联网+”驱动过期药品回收。“去年打开阿里健康扫一扫药盒上的条形码就能知道药品是否过期,还能选择上门回收。”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唐女士告诉记者,只要用手机扫描药盒上的20位追溯码,就能一键召唤,快递员免费上门取走过期药,完成回收全流程后用户还可领取鼓励优惠券。“但是不久前我准备再处理一些过期药品的时候,发现这个活动已经取消了。”
对此,记者致电阿里健康,对方表示该活动已经关闭了,至于何时再次开始,对方表示:“还未接到上级通知。”
在刘俊海看来,药企回收过期药是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他说:“药企不应该在生产和销售过程完成后就对后续的药品回收和处理环节不闻不问,应当利用对药物成分了解的优势,在社区、街道等地定点回收企业产品,坚持‘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原则,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除了企业应当承担责任外,不少专家认为,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协调、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过期药的回收和处理。
“由于过期药物回收制度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的工作更多是在探索,是一种与社会、企业共同努力的公益性活动,但这一工作对环境安全和环境卫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应该在相关立法和政策上予以支持,解决家庭过期药品回收难的问题。”业内人士说。
对此,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王岳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协调、引导各方积极参与过期药的回收和处理。”在王岳看来,由于家庭过期药回收涉及公共利益,且回收处理过程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因此政府可考虑给予药企和资源回收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让其在回收处理过期药、造福民众的同时,也能尝到甜头,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