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2月04日 星期一

浴火涅槃,余生愿做彼此的双腿

■李慧慧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2月04日   第 16 版)

  冬日的午后,在北京东坝驹子坊的一幢居民小区里,一对夫妻划着轮椅并排而行。他们笑着,眼神里满是温柔。

  她说,她喜欢阳光。而他,就是那个陪她追逐阳光的人。

  她叫李春宏,他叫杜鹏,他们都是脊髓损伤者。

  曾经,他们活在绝望里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或许他们还在各自的世界里平静地生活着。

  2002年,杜鹏22岁,还在读大四。他喜欢骑着单车穿梭在人群中,无忧无虑。只是,这一切在他患脊髓瘤后便戛然而止。从发现症状,到确诊病情,到手术,再到坐上轮椅,仅仅过了一个月。杜鹏坚强得令人心疼。“手术单是我自己签的字,因为不想让父母承受太多的痛苦。”从医院出来,他被抬上了3楼的家。往后5年,他便再也没有下来。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自学了PS、PR、AE等软件,平时做一些相关的兼职。他仍然和朋友通电话,发微信,却再没有与除家人之外的人面对面聊天。“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

  2006年,李春宏24岁,爽朗干练,是酒店的大堂经理。她意气风发,眼中的未来明媚而美好。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却让她的梦支离破碎。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乘坐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爆胎,坐后排的她被甩了出去,昏迷了整整一个月,等她醒来的时候,身体就已经不能动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是脊髓损伤,我一直以为很快就好了。”单位同事来看望她,她笑着说:“我很快就能回来跟你们一起工作了。”

  直到进了康复医院,看见很多脊髓损伤的伤友,她才忽然明白,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要坐轮椅了。李春宏一下子垮了。她开始不说话,更不愿与外人接触。9年,就像一场噩梦,她始终走不出失去双腿的悲伤。

  相遇在曙光的黎明里

  在对的时间里,在彼此看到曙光的黎明里,杜鹏和春宏相遇。

  2007年11月,距2002年已经过去了5年,那是杜鹏第一次迈出家门。“出门前我一直很犹豫,父母也很担心。”拗不过伤友的一再动员,在父母朋友的帮助下,他被抬下了楼,抬上了车。“一路上,我眼睛一直没离开过车窗。”望着窗外,还是那条他曾经骑着自行车穿梭的道路,只是5年未见,一切都变了。他大口地呼吸着室外的空气,那种感觉真是自由。那天,伤友们带着杜鹏在山里转悠了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感觉就像梦一样,我想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吧!”从那以后,杜鹏出去的次数渐渐多了。

  后来,在中国脊髓损伤论坛上,杜鹏认识了不少朋友。后来,他们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希望之家”,帮助脊髓损伤伤友链接“出院”到“回归社会”的中间环节。这时候的杜鹏,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笑容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

  2015年,距离那场车祸,已经过去9年。看着日益憔悴的父母,李春宏于心不忍。一天早上,过于操劳的父亲在路上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被父母照顾,总觉得对不起他们,我觉得不能再这样消沉下去了。”时至今日,提及这段往事,她的眼中仍满含泪水。

  与“希望之家”联系的过程中,李春宏认识了杜鹏。直至两个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让伤友们走向“无障碍”

  杜鹏和李春宏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更多伤友“重建”。经历过的人总会感同身受,他们深深理解这个痛苦。

  与职业重建相比,生活重建更加困难重重。困难,并不是因为课程难学,而是许多人根本无法接受自己将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很多次,杜鹏打电话探访伤友,接电话的都是伤友的亲属。他问:“能否让他本人接电话?”得到的回答总是:“不能,他什么都干不了。”相似的场景发生在杜鹏去顺义探望某位伤友时,杜鹏说,“他和他母亲看到我们的时候都很惊讶”,他们想象不到杜鹏可以坐地铁,想象不到在轮椅前加上一个车头就可以走这么远的路。“我觉得就跟以前一样,首先你别把自己看成跟别人不一样,这个很重要。”杜鹏说,他一直在做的,就是帮助更多的伤友走出去。

  他们是脊髓损伤者,命运无情,但他们热血未凉、顽强向上。杜鹏和李春宏,只是千千万万个他们的缩影。灾难过去,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在轮椅上活出了“大写”的人生。(转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浴火涅槃,余生愿做彼此的双腿
西安代驾司机开钢琴音乐会
“神眼”交警用眼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