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紧贴生活 助力转型

“北斗+”:多领域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12 版)

  近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设完成,从2018年12月27日起提供全球服务。 

  据了解,2018年,北斗系统共完成“10箭19星”发射任务,实现高强密度组网,形成了服务全球的能力。

  从政府到个人

  北斗产品紧贴生活

  站在监控画面前,整个银川市的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运行路径及情况尽收眼底。 

  “银川市在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中引进了航天科技集团宁夏分公司的车辆定位系统,每套北斗车载视频监控设备的价格约4000余元。”银川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主任李欢耀对记者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这套系统为我们带来了3方面的巨大便利,一是可以实时定位跟踪车辆运行状况,二是及时掌握车辆工作范围,三是科学规划行车路线。” 

  类似银川环卫的“北斗故事”还有很多。从白雪皑皑的黑龙江林场到骄阳似火的南海,北斗导航系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单位带去利好,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仅是政府的大型项目,其实“北斗”芯片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大部分人的手机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记者的手机通过某应用程序,已可在北京地区搜到多颗北斗卫星,并依靠这些卫星进行定位。 

  业内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大部分在中国销售的安卓手机都是多定位系统兼容的模式,并且都兼容了北斗系统。这对北斗系统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目前人们近80%的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

  产业链齐备未来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全球服务的影响,人们对其规模化及其商业模式路径的认识变得愈加清晰,这也带动北斗导航板块走出了2018年以来的“超跌”状态。而北斗系统未来将形成多大的市场规模呢?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北斗应用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城市综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设等主要细分市场的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而北斗产业链公司也在北斗系统的不断升级中受益。据最新资料显示,北斗系统的产业链规模不断壮大,如今,北斗系统产业链内的从业单位达14000家、人员超过50万人,已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对记者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系统建设期即将结束,下一步就是产业融合期。“整个北斗产业链都处以一个转折点,如何让下游产品因北斗系统而升级,是接下来需要去重点考虑的问题。”曹冲说。

  增强科技推动力“北斗+”助力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全球只有GPS、GLONASS和北斗区域导航系统投入全面运行服务,欧盟、日本和印度也都有其各自的卫星定位系统建设规划。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不断升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各国对卫星定位系统的“痴迷”不仅仅有国家安全层面的考量,还有对未来产业升级需求的展望,卫星定位系统注定将是智能信息产业的基石之一。 

  卫星定位统的出现彻底解决了“我在哪儿”这一难题。例如,在2017年开展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改气工程施工中,“北斗”系统就跳出了导航的范畴,为管网施工及后期维护等工作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支持了大气环境治理工作。 

  此外,“北斗+”的应用前景几乎是无限的,卫星定位系统是一项基础服务,具有极强可塑性:与导弹结合就是武器、与汽车结合就是导航系统、与儿童手环结合就是安全系统、与手表结合就能全球自动校时…… 

  记者了解到,北斗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 

  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应用,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6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3230座内河导航设施、2960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 

  对此,曹冲对记者说,卫星定位系统不仅仅是用来导航的,而是用来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信息。 

  “一旦有了对时间和空间的足够认知,好多产业都能与之连在一起。更多的产品和应用都等待着人们去开发。”曹冲说。

“北斗+”:多领域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学者参与证实“甲壳类动物起源于早寒武世”
微信“变脸”有何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