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福建长汀县南大街、肖屋塘改造——

“微改造”见大格局(老旧街巷整治系列报道)

■苏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11 版)

  保护好古建筑、老街区,就是保存城市文明,保存城市根脉。留住了城市文化根脉,才能守住城市之魂,才能“记得住乡愁”。 

  长汀县是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福建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唯一的县级城市。该县自2012年全面启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以来,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实施“微改造”方法,在“微改造”里见大民生,在“微改造”里见大格局,在“微改造”里见“绣花功夫”,全力打造名城品牌。 

  长汀县南大街肖屋塘改造项目,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是该县名城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长汀县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筑立面10119.1平方米,改造道路782米,配套管网及绿化等。该项目是该县“微改造”的一个典型案例。

  多部门联动实现“微改造”

  老旧街区改造,涉及到水、电、网络等多项内容的整治工作,也必将涉及到各个部门,因此只有举全县之力,多部门联动才能做好老旧街区“微改造”工作。长汀县该项目的改造就是从立项先行、部门联动、有序推动入手的。 

  立项先行。该项目于2017年向县发改委立项,通过立项,整合政府各部门力量和资源,确保不重复、不遗漏、不反复,在人力、财力、物力予以支撑。 

  部门联动。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由名城管委会、古韵汀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住建局、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福州市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负责人、专家以及技术员参加的征求会、协调会,有力地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有序推动。目前,南大街路段已完成全面的管网下地及路面硬化工程,已完成条石路面铺贴220米。 

  据了解,为避免路面二次破坏,剩余工程将在卧龙书院主体工程竣工后实施。

  “微改造”重现历史风貌

  以“微改造”的方式修旧如旧,留住城市记忆,是长汀县探索老城区多元活化改造的一项具体举措。 

  走进长汀县南大街肖屋塘,不时传来修建施工的声音。这条历史街区两边有不少客家元素的老房子,也有一些后来建起的民房。 

  “街区改造对老房子进行修缮,对现代民房外观进行建筑风格统一,让老街重现历史风貌。”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街区的旁边,有几座看起来历史颇久的建筑。木质的柱子看上去有风雨侵蚀的痕迹,梁上的木雕画栩栩如生但也显得有些陈旧,有的木门呈现出久晒过后的浅黄色。 

  “这是重建卧龙书院项目,设有讲堂、藏书阁等主体建筑和沿街商铺。这几座看上去很老的建筑都是新建的,我们把它做旧,让它富有历史感。”县住建局干部谢东长介绍。

  “微改造”串起历史街区

  一片片老旧街区串联起城市文明“编年史”。通过“微创”方式进行释放、缝合、激活,这些老旧街区正从“活起来”到古城游“火起来”。 

  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是传统客家府第式建筑,反映和记载了长汀古城历史发展;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明清风格的客家民俗文化,长汀妈祖文化圣地传播中心;汀州试院历史风貌区是古汀州特色文化展示区,是古城历史风貌整体的中心;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民国风貌的“新红色小上海”;店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汀客家文化的“明信片”。 

  近年来,长汀县挖掘和保护传统工艺,针对各大历史街区,通过“微改造”,不仅保留还原“前店后宅”的建筑形式,再塑当年“宋元古街”之繁华商贸与市井文化,更是把全县各大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有机串联起来,让游览线路更具有历史韵味,再现长汀古城风韵。

致角膜烧伤,网红“雪花喷雾”或存安全隐患
昆明一法院现场发放近四千万元执行案款
“微改造”见大格局(老旧街巷整治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