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9年01月07日 星期一

2018中国城市品牌(县级市)评价试发布

县级市靠什么体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何玲 刘蕾 叶中华 杜汶昊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1月07日   第 05 版)

  2018年12月26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顾问组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何伟,中国城市报社总编辑杜英姿,在人民日报社共同为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揭牌。 
  中国城市报记者全亚军摄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县级市排头兵作用日益凸显,县级市成为神州大地上创造发展奇迹的主角之一。截至2018年9月26日,我国县级市总数达到375个。 

  这么多县级市中,哪些能够代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水平、高层次呢? 

  2018年12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和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指导下,中国城市报试发布“2018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县级市)百强榜”。上榜各市通过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有效激发了城市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了县级市中的佼佼者。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顾问组主席、原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表示,城市品牌评价试发布工作,将为建立科学、公正的国际城市品牌评价发布机制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全球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绿色发展的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培育品牌实力成为争抢高质量发展先机的法宝

  站在下一个40年发展的起点上,县级市已处在蓄势待发、赶超跨越的关键期。但目前,我国一些县级市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特色不突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要振兴发展,就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正如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何伟所说,新时代县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又要有适宜生活的“软环境”,同时还有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水平、给力的民生保障、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及丰富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因此,要想稳步健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各县级市就必须构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展示出综合发展的品牌实力。 

  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理念,“2018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县级市)百强榜”根据《品牌评价城市》国家标准,以及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和有关部委数据,计算出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这份榜单不仅是各县级市均衡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深刻反映出各县级市品牌综合实力。何伟表示,这不仅激励着我国的县级市要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更要不忘初心、继续争当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可以窥见,上榜县级市正以品牌打造描绘出高质量的新篇章。 

  打造品牌效应,百强榜有国家卫生城市54个、全国文明城市3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个; 

  培育品牌产业,上榜GDP超千亿的县级市达21个,其中昆山、晋江、荣成、怀仁等市通过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使产业集群显现出强劲的带动和辐射力; 

  发展品牌经济,敦煌打响文旅融合发展金字招牌,实现“门票经济”变全产业链;西昌打造“航天城”国际化品牌,成功“名利双收”;瑞金深耕“红色故都”定位,脱贫增收奔小康……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培育好品牌和运用标准化技术成为各县级市抢得高质量发展先机的法宝。刘平均也表示,培育国内知名城市品牌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区域城市品牌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名片,既是其发展动力,亦是其魅力所在。而城市品牌,不仅仅是省会城市、地级市的培育重点,对于我国375个县级市来说,城市品牌的培育,更是其促进稳步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次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县级市)百强榜”,以城市品牌为落脚点,选取对象为县级市,为研究我国县级市发展及各地区差异提供了一个窗口。榜单中脱颖而出的百强县级市,在经济发展、市政建设、文化塑造等方面,均展现出不俗的实力,对广大县级市的转型和品牌培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次上榜的百强县级市分布于26个省份。东部省份上榜49个县级市,中部省份上榜25个县级市,而西部省份上榜县级市的数量为20个。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分别以14席、11席和11席,成为上榜城市最多省份,占比超过1/3。这表明,此三个东部沿海省份在中小城市及县级市城市品牌培育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中原大省河南省,则以8个上榜县级市的数量,成为中部上榜城市最多省份。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共有县级市21个,本次上榜的县级市数量超出总数的1/3。作为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近年来,河南省在县级市个性化发展、品牌培育的路子上蹚出了一条独特之路,新郑、许昌、长葛等城市在打造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的基础上,辅以文旅包装,使得自身城市品牌日渐完整清晰。但对于河南的县级市来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值得关注,该省上榜的8个县级市中,有5个属郑州市代管,同时也反映出强市带来的巨大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西部,上榜县级市数量最多的是四川省,有4个城市位列榜单。其中都江堰市和简阳市为成都代管,亦属于在省会城市辐射下的县级市,是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由此可见,发挥县级市自身发展动力显得尤为迫切。 

  此外,在县级市发展、城市品牌培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区域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特点仍在这份榜单中展露无遗。放眼上榜的100个县级市,东部省份有49个,中西部省份共45个。虽然总数上中西部和东部相差无几,但在前50名中,西部县市仅占5席,而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甘肃,海南等分别只有1座城市上榜,东北三省56个县级市仅有6城入围。这意味着,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中,仍有一段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百强县级市中,21个GDP破千亿的城市大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而百强县市前十强中,除第十名龙口市位于山东烟台外,其他均在长三角地区。这无疑得益于长三角地区强大的资源共享、稳态的同步辐射、协调的发展机制。 

  江苏昆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经典之作。这个曾经的农业县,在上世纪90年代,依托浦东开发开放,引进外资,制造业集聚,走出率先发展的“昆山之路”。本世纪初,昆山又抓住上海加快转型发展和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机遇,紧邻上海设立花桥经济开发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将服务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成功转型。 

  加快各区域城市品牌充分均衡发展,已然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须。

  “蓝天、碧水、净土”是品牌差异化竞争的资本

  我国的县级市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是孕育城市品牌的摇篮。 

  从本次试发布的榜单中不难发现,以产闻名于世的“德企之乡”太仓市,集聚德资企业超300家,成为中国德企发展最好、密度最高、效益最优的地区之一;营商环境领跑口岸城市的绥芬河,客车通关时间最短20秒优于全国水平,还是国内唯一一个可进行外币交易的城市;“中国酒都”仁怀市,拥有酒类注册商标7500多件,全国驰名商标7个,贵州省著名商标88件,仁怀酱香酒品牌价值达722亿元,被国家批准命名为全国酱香白酒知名品牌示范区;因山得名、依水闻名的“双遗产”县级市都江堰市和峨眉山市,分别位居榜单第20和37名……上述县级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跻身百强。 

  然而,当前特色无异、古迹造假现象泛滥的同质化城市品牌致使彼此竞争力下降,如何立足优势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成为本次县级市品牌榜试发布的重要启示。 

  长三角地区有着便利的区位优势,中西部部分县市拥有丰富的农产业或自然资源等,地方政府应充分挖潜自有资源优势,走差异化竞争的品牌之路。以旅游为例,井冈山、瑞金、庐山发展红色旅游,延吉、绥芬河发展边境旅游,孝义、神木发展工矿旅游等。 

  不管走何种差异化发展路线,“蓝天、碧水、净土”是县级市差异化竞争的资本。格尔木市作为建在戈壁滩上的一座新兴城市,长期以来把保护生态环境当作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了绿色崛起,成为青海省唯一上榜县级市;乳山市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守住青山绿水,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永城坚持将绿色作为最亮的底色和最宝贵的资源,虽因煤立市,却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等荣誉……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标准是衡量成败的尺度。城市管理者要讲原则、讲质量、讲感情,时刻对标城市发展是否宜居、宜业、宜商、宜学、宜游。

县级市靠什么体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