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你会眼前一亮:中环路的穿斗架、马头墙、花窗、吊脚楼……靓靓的宁化客家元素,让人移不开眼睛,纷纷点赞。
宁化县中环路立面改造项目从提炼客家文化入手,采取“微改造”,让久违的“乡愁”,回归百姓心田,进一步擦亮客家城市名片,改善了人居环境。
百姓“伤心事”,政府“心坎事”
宁化是千年古县,是闻名遐迩的客家祖地。而该县中环路作为城区“四纵四横”主干路之一,其沿街建筑立面却成为百姓“伤心事”:建筑色彩各取所好、建筑风格随心所欲;外墙上窗户、空调机位、阳台、防盗网、入口雨蓬、店招广告等杂乱无章。
对此,中环路立面改造项目被宁化县委、县政府列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该改造项目全长近600米,改造建筑立面面积1.35万平方米、屋面平改坡面积0.38万平方米,项目投资约1200万元。
让百姓“伤心事”成为政府“心坎事”。中环路立面改造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
沉心提炼植入,彰显客家魅力
“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中环路,其实是客家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当百姓漫步这条马路,就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和诉说。”宁化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保持文化风格,提炼客家建筑文化,是中环路改造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福建省设计师黄汉民等专家为该县建筑文化高度提炼出“青砖、灰瓦、悬山顶,花窗、门头、穿斗架”的建筑元素,浓缩了客家建筑文化积淀,汇聚了客家建筑色彩视觉效果。
注重细节刻画,让客家建筑更出彩
用客家元素建一栋新建筑并不困难,但是对既有旧建筑实施改造,就必须下“绣花”功夫。
在建筑顶层设计方面,宁化县改造屋顶采用钢结构、青灰树脂瓦,吊脚柱和枋梁采用锌钢薄板卷扎,符合国标要求。
同时该县政府出台了《宁化县城区个人自建住房屋顶平改坡规划管理办法》,改造增加的屋面空间可作为住户的杂物间并兼隔热层使用,不计算产权建筑面积,但可在房产证中载明平改坡内容,并要求坡屋顶的后半坡须由住户出资,让住户也参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也是宁化县本次改造的重要原则。如对具有晒衣功能的阳台通过改造并更换成隐形不锈钢丝防盗网,减少对住户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参差不齐的雨披和店招广告采用具有客家特色的门头造型元素,做到与建筑色彩相协调,营造浓郁的客家商业街气氛。
“此次中环路立面改造,针对不同的建筑形式,充分考虑立面改造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让客家特色造型与使用功能相结合,对住户的利益进行最大程度保护,实实在在地提升和完善建筑使用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宁化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响应群众呼声,启动中环路二期、客源路一中段、南横街等立面改造工程,为宁化这个“神秘祖地、如画宁化”的客家建筑特色城市风貌再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