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学历、专业、学校、颜值成门槛

求职大学生遭遇哪些就业歧视

■王品芝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1月19日   第 09 版)

  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一家用人单位的摊位前应聘。人民图片

  大学生求职季来临,有的应届毕业生已经拿到了心仪用人单位的录取通知,也有一些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学历、性别、颜值等方面的歧视,屡屡碰壁。当下大学生求职最容易遇到哪些就业门槛?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遇到学历(70.9%)、专业(54.9%)、学校(54.1%)等方面的歧视。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61.1%的受访者建议院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更契合,55.6%的受访者期待提升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效果。

  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遇到学历、

  专业、学校等方面的门槛

  北京某高校学生王鹏(化名)说,大学生求职时会遇到对于性别、户口的要求,很多技术岗的工作会歧视女性。“不只找工作,我现在所在学校的课题组就不招女生”。

  中国人民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李奈(化名)说,在北京求职如果是本地户口会比较有优势,“有的企业户口和学历至少要求一样,如果是北京户口,本科学历也行,如果不是,就要求你是硕士生学历”。

  调查中,受访者表示大学生求职时常遇到学历(70.9%)、专业(54.9%)、学校(54.1%)等方面要求,其他还有:性别(47.0%)、户口所在地(38.6%)、颜值(21.5%)、婚恋状况(22.2%)和家庭背景(19.7%)等。

  王鹏发现,有的单位对应聘者外貌有隐形要求,个别工作可能就直接要求颜值、身高。

  “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避免就业歧视,但现在就业歧视现象还是存在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表示,“比较明显的首先是重点学校和非名校的学生,用人单位会认为他们起点不一样。其次就是性别歧视,很多企业希望多招一些男同学,尤其是二孩政策放开以后。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工资上,有时候男同学不好招,就加薪水招。”。

  61.1%的受访者希望院校培养

  模式与社会需求更契合

  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61.1%的受访者认为院校要让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更契合,55.6%的受访者期待提升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效果,50.7%的受访者建议确定一个可操作的歧视认定标准,45.6%的受访者建议毕业生调整好心态,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32.0%的受访者建议毕业生在校期间注重能力培养,提升自己。

  王霆认为,减少大学生就业歧视,从政府角度来看还是要加强立法,“在一些国家,肖像歧视都是严禁的,投简历不准贴照片。政府的立法、政策要具有延续性,鼓励人才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要多综合考察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质,虽然重点大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综合发展平台,但在招聘时还应综合考察大学生的能力。大学生自己也要多了解社会,多了解企业”。

  王鹏认为,大学生要提高自身能力,企业要减少偏见和歧视,招聘的时候公开公正,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关监督机制,给应聘者反映问题的渠道。(转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为“入园难、入园贵”开药方
求职大学生遭遇哪些就业歧视
力争三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待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