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机构改革动员会,明确机构改革任务书,对全面推进改革进行动员部署。至此,我国31个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全部“出炉”。
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机构改革全面实施,按照既定“施工图”和“时间表”,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突出“红线”: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1月7日,新组建的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首次宣布组成人员名单,并审议通过相关工作细则。
山东是此次改革中首批成立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的省份之一,也是此次地方机构改革健全和优化党对重大工作全面领导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中央到地方机构改革,都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系主任祁凡骅表示。
从方案看,31个省份都新组建和调整优化了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一批党的重大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并明确了相关办事机构。
同时加强省委职能部门的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海南、广东、山西、河南等地,都改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公务员工作;由省委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和电影工作等。
“打破党政界限,把一些工作归口由党的领导机关进行统筹协调,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既有利于保证党的重大决策集中高效,又有利于政府工作方向正确。”祁凡骅说。
有“加”有“减”:
上下贯通+优化协同
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强调“精简”相比,此次中央和地方机构改革都更加强调“优化协同高效”。
上海将改革后的党政机构设置为63个,重庆、天津为64个,其他省份多在60个以内,只是党委机构、政府机构数量各有不同。改革后,河北省厅局级以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19.28%,其中党政机关精简13.04%。
精简主要来自合并“同类项”,避免职能交叉重叠,并同中央和国家机关保持总体一致。
海南55个省级党政机构中,43个对应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为对口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海南相应整合了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等职能,新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上下对口、政令贯通、保持市场和法制统一。既可以‘一对一’,也允许地方搞大部制‘多对一’,最终实现优化协同、集约高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表示。
辽宁将省直机构659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整合为65家。山东提出除行政执法机构外,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为根除“事业局”这个“老大难”问题“釜底抽薪”。
问题导向:
深化“放管服”“硬招”频出
“要持续简政放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在“双十一”当天召开的上海市机构改革动员会上,上海市有关负责人指出了机构改革的重要方向。
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深化“放管服”,多省在机构改革中出了“真招”和“硬招”。
11月8日,辽宁将“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升格为“营商环境建设局”。黑龙江也组建了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矛头直指行政体制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
山西新组建了我国首个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将省政府办公厅的政务改革、管理职责和有关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等职能整合,首次在省级层面“一枚图章”管审批。
山东要求所有市、县都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并在今年底前正式挂牌运行。
浙江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协调职责划入省委深改办。
四川在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等领域整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在经济发达镇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目前制约‘一次办好’‘一网通办’的诸多问题中,行政审批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敢于下放权力、向深层次问题‘开刀’,体现了此次机构改革的魄力。”宋世明说。
因地制宜:
“自选动作”亮点多
纵观各省份机构改革方案,多地还因地制宜,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自选动作”。
“大数据局”最为抢眼。贵州、重庆、福建、广东、吉林、广西等8省份方案均明确提出组建专门机构,负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工作。
在宋世明看来,一方面是为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更好地助推“放管服”;另一方面是政府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服务产业、指导发展提前布局。
坚持发挥地方积极性,一批新机构应运而生。
山东专门设立了海洋发展委员会和海洋局;广东组建了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海南在深改办加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牌子;北京市专门设立人才工作局……
一张张“施工图”已清晰在目, 省级机构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一系列目标的实现,关键靠周密部署、压茬推进。
上海、湖北、青海、天津、四川等多省份近日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部署会;江苏、内蒙古、河北、北京、陕西一批新组建厅局陆续挂牌;福建新组建和优化职责的省级机构已全部完成挂牌。
时不我待,省级机构改革正紧锣密鼓、向纵深推进。(参与记者:王晖余、毛振华、杨金志、张大川、翟永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