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2018年前10个月倒闭或整改影院接近300家

“钱路”渐远 影院如何“抗寒”

■肖 扬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1月05日   第 16 版)

  我国电影市场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国内电影票房从2012年的170.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59.11亿元,影院数量也随之猛增。2017年,全国影院的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稳居世界电影银幕数量第一位,平均年复合增速为27.9%。

  就在人们憧憬中国银幕有望在2022年达6万块时,影院在今年迎来了“寒潮”。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前10个月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而潜在危机更为严峻,近三个月内因营业调整等原因,没有票房入账的影院已经多达2100家,这个比例已经占据了国内影院总数的五分之一。

  关注

  新开影院仅1/10能赚钱

  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电影院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却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影票房的产出来自每一块银幕。经常有电影在上映后,片方或者导演会炮轰院线,埋怨影院给影片的排片太少,可见影院资源对一部影片的票房影响巨大。

  在中国电影多年来井喷的态势下,中国电影院线的扩张速度相当可观。中国在2012年银幕数仅有13118块,短短六年时间,银幕数增长了4倍。但是,上座率和观影人次却并没有随着银幕数的井喷而迅速提高,尤其在银幕扩张后期,院线主要进军四五线城市,这些地域的观众数量增长却非常有限。在2018年,全国平均上座率从2015年高点时的15%下滑至13%。

  快速的扩张、观影人次的停滞,以及上座率的下跌,影院租金、运营成本的上涨,使得单块银幕产出以及票房收入的毛利率都随之下跌,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这样一来,新开影院的经营业绩自然难以保证。业内人士透露,近两年新开的影院大约只有十分之一能够赚钱。

  案例

  飞速扩张 “星美”陷落

  昔日的投资宠儿显然难以再延续风光,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边缘的小影院,大的院线也没能幸免。前段时间星美院线的所属影院欠薪事件,颇有代表性。据悉,2013年星美只有83家影院,随后的几年间,星美通过收购、新建等方式飞速扩张影院市场。2017年年底,星美控股在全国已拥有365家影院、2290块屏幕。

  据艺恩数据统计,2017年,星美集团影院业务市场占比4.67%,在全国影视公司中排名第四。然而极速扩张和过于分散的影院构成留下的后遗症是经营管理难度增加。星美公司账面上一度仅剩7000万元,却要支撑365家影院的经营。矛盾终于在2018年开始激化。

  于是,全国各地的星美影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问题,包括长期拖欠分账款、员工工资、商场租金及影院收购款等,因此多次被告上法庭。

  据媒体之前报道,北京回龙观星美影城、望京星美影城、济南星美美莲影城、青岛星美东方城店因拖欠物业费或租金被迫停业,而地处北京繁华地带的星美国际影城世贸天阶店则卖给了耳东影业。

  探因

  “院线”得了“统一病”

  从最近披露的各院线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报数据看,总体上,各公司最近半年营收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最近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未来院线上市公司整体增速应该会保持放缓趋势。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直言:“资本正在撤离影视市场,在未来一两年,会有几千家影视公司倒闭。”

  电影市场的火爆曾经掀起影院建设热潮,而对于这种形式,不少业内影人早在几年前已提出警告。香港影人吴思远就一直表示,电影院是一项文化事业,是对电影的文化担当,需要长线投资,不是短期行为。

  吴思远表示,尽管国内的院线资源比香港强无数倍,但国内的院线盲目追求票房分成,导致院线电影集中,造成“千人一面”的情况。电影院中可选择的电影有限,各个电影院基本雷同,使得很多电影排片受挤,无法得到放映的机会,这对整个电影的发展很不利。

  如何才能经营好影院?业内人士表示,电影院外人看来很容易赚钱,但实际上是一个需要长期稳定运营的薄利行业,票房收入在层层分配后,最终留给影院的毛利只有10%左右,这还没算上巨大的水电、人工成本。电影院要想创收并不能仅靠卖电影票,而应该从粗放式的、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多元化经营转型,比如从衍生品、影院卖品上推陈出新,并且赋予影厅更多的功能。升级私人订制服务,甚至将强大的策展能力、学术研究等活动应用到影院的日常中,使得影院发挥更大的潜能,这样才能体现出影院的专业度和差异化。(转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钱路”渐远 影院如何“抗寒”
《百名摄影师聚焦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画册北京首发
收录112位校友及亲属“联大记忆”
翻拍,能否成为影视剧创作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