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病治理新机制

■陆小成 唐俊辉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0月15日   第 15 版)

  改革开放40年,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方面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其同时,也面临了许多令人揪心的城市病问题。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首都“大城市病”治理已成为从中央到北京市各级政府和城市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任务。

  把握首都发展核心要义,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强首都超大城市病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紧迫性和战略意义。在治理首都城市病中,需要构建城市治理新机制,重在提升市民素质、鼓励市民参与、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管理水平、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首都城市病治理的新活力与新动能。

  构建首都市民素质提升机制

  “城市病”是全球性的城市发展难题。“城市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对进一步提升城市质量构成极大威胁。治理城市病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也离不开市民的身体力行,这就需要加快构建首都市民素质提升新机制。

  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在治理交通拥堵、环境保护、垃圾回收、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许多城市病的发生,如交通拥堵、乱停车、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问题的出现,均是与部分市民不讲秩序、不守规则有关,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城市文明程度。因此,要加强市民素质教育,加强城市病治理和参与城市建设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环保意识、服务意识等,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引导市民共建共享城市文明成果,积极预防和共同参与城市病的治理过程。

  建立城市治理市民参与机制

  治理首都城市病,需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企业难以明显见效。城市病的治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绝对不是政府单一部门的事情,也不是城市居民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新机制,形成城市病治理的强大合力,提升首都城市病治理能力。首都北京人才荟萃,将现有人才或人口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出来,就能变成北京城市病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和生产力,否则就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新时代的首都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城市病治理,重视北京的人才与人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力,构建首都城市病治理新机制,是每一位首都市民必须形成的共识。城市病的治理不仅需要广大市民广泛有序地参与,而且需要畅通参与渠道、机制和平台,能将群众力量进行及时转化为首都发展的正能量和内在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向往。

  要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表达渠道和机制,鼓励市民为城市病治理出谋划策,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病治理和城市建设监督,提高首都城市建设质量与水平。一是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引导、分流,提高市民参与和关心城市发展的意识,共同治理城市病,主动放弃不文明的社会行为,营造良好的城市文明氛围。二是要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和引导,建立人口有序流动和疏解的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全方位社会保障和社会参与机制。三是要引导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监督和评价,使各类城市病问题在萌芽阶段得以消除,如许多绿隔被违建占领,如果能够让市民积极参与监督,及时举报,并且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执行,许多城市病问题及时得到处理和制止,既能减少损失,也能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构建城市治理组织培育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组织提出新期待新要求,新时代的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格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首都城市病治理,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构建城市治理组织培育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首都城市病治理的突出作用。

  新时代的首都城市病治理,要依靠和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首都城市病治理具有公共性和外部性,具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属性,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也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多元化协同治理格局。同时城市病治理的多元性和跨界性特点存在,决定了首都特大城市病治理要充分体现主体多元、过程开放、领域广泛等多重特征,需要强化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需要用跨界的思路、方法协商对话、协同共治,形成首都城市病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针对社会组织力量式微、组织培育不力等难题,需要加快构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依托第三部门力量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积极参与首都城市病治理、监督等环节,社会组织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在治理城市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首都城市共建共享原则。

  构建城市管理队伍提升机制

  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认识水平,高度重视政府在城市病治理中的监管、调控和服务职能,加快构建新型城市管理队伍提升机制,不断提高现代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人口聚集程度越高,越需要秩序、规则,否则就越容易出现混乱局面。城市病的发生,与城市的管理者缺乏组织城市生产、生活的能力有关,人口膨胀的城市更加需要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一是要提升城市管理队伍素质和知识水平,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管理的高要求。二是要提高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主动履行好职责,及时响应市民期待和各种需求,加强对城市病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三是要从干部培训、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城市治理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治理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首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构建首都大数据治理新机制

  采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首都城市病治理,将变革城市治理传统模式,塑造首都城市的美好未来。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已成为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新手段,是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加快新时代首都城市病治理,要从主体、过程、结果等全方位构建大数据治理新机制。从治理主体看,各治理主体要树立大数据思维。采用大数据技术推进首都城市治理,加强对涉及首都城市治理的各类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方面知识学习,更加便捷获得城市治理对象的所有数据,更好地捕捉首都城市治理的现在和预测未来。从过程看,要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首都城市病治理的全过程,全面提升首都城市治理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城市社会各类业务数据和公众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数据”治理。从结果看,首都城市病治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快首都智慧型、智能型城市建设。智慧智能型城市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要积极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加快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的提升和建设,实现首都城市病治理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第一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第二作者系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构建新时代首都城市病治理新机制
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