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不限量”套餐被叫停 运营商应多些真诚

■刘 蕾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0月15日   第 04 版)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上市一年多后,三大运营商已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说法,改头换面后亮相的则是“畅享套餐”等。而且,三大运营商内部发文也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

  长期以来,网络流量“不限量”套餐一直饱受争议,运营商大肆宣传,声称可以“流量无限”“敞开用”。然而,消费者在实际使用时,确是另一回事,明则不限量,实则有“天花板”,达到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

  显而易见,这是典型的虚假宣传、消费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令广大消费者“受伤”,影响到正常的消费体验,不仅消费者不会买账,亦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批评和约谈,并督促运营商整改。如今,三大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的行为,正是一种“拨乱反正”,回归理性,既适应了市场,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利,更是落实国家“提速降费”的必然要求。

  不过,一些媒体也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部分营业员仍然未改变销售模式,开口闭口依然是“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一些网站和APP上,“不限量”等字样依然存在,而近日,湖南长沙还出现了“上网6小时欠费1万8”的个案。诸如此类,难免让人怀疑,这轮运营商整改有“换汤不换药”之嫌。

  此外,运营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国务院第八督查组在北京、天津等地明察暗访时,发现三大电信运营商存在强制消费、杀熟、虚假宣传、明降实涨等几大问题。种种套路,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次次被忽悠,难以享受真正的实惠。

  事实上,企业无论大小,都应依法、诚信经营,三大运营商应摒弃“套路消费者”的思维定式,拿出足够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合法合规地宣传每一款产品,在阳光下经营,充分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诉求与利益,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优惠。同时,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更应加强监管,规范运营商的经营行为,共同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将实施“证照分离”
山东东营:昔日荒芜盐碱地 今日万亩稻田画
“不限量”套餐被叫停 运营商应多些真诚
确保癌症患者买得到药
关于河南省鲁山县申报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意见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