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0月01日 星期一

创新发展要更多体现包容性

■都 阳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0月01日   第 14 版)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影响着世界,预示着新的经济增长潜力。在推进新产业革命的同时,如何实现发展的包容性,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在新产业革命中壮大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就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要健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安排,实现惠及面更广、包容性更强的发展。这为我们积极推动包容性创新、让创新发展更多体现包容性,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近年来,新一轮产业革命兴起,为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越来越体现为新经济的成长,及其对传统经济的不断改造甚至替代。从新产业革命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新业态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找到了新方向,也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兼容找到了新的实现形式。

  纵观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缺乏包容性的根源,往往在于不同的增长模式对技术和要素的选择性。经济增长是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结合,但普通的劳动者所拥有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禀赋是其劳动和技能。因此,新产业革命的一些特征为创新发展和包容发展的兼容找到了实现的途径。与以往产业革命相比,新产业革命具有网络化、平台化等特点,降低了普通劳动者参与的门槛,为人人发展提供了平等可及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均等化正是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核心。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移动互联等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和产业应用方案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成为新常态下我国保持城乡就业不断增长、人民收入持续增加的重要保障。

  一直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平与效率作为硬币的两面,无论哪一个方面的偏废,都不可能保证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由新产业革命所推动的创新、包容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找到了一条新途径。新产业革命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产业革命,不断提升经济效率,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消除数字鸿沟,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劳动者不仅有机会参与到现代经济体系中来,也大大提升了他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效率。实践表明,只要能够尊重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是有可能实现的。

  进一步看,发展的包容性本身也有利于促进新产业的发展。人人参与为新产业革命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我国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速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广泛参与带来的规模经济。

  在新产业革命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发展的包容性,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营造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一方面,政府应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不触及安全底线、不损害公众利益的新业态、新模式,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态度,为新经济的发展保留空间。另一方面,新产业革命同样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互联网等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公路、铁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功能一样,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次产业革命都伴随着人力资本结构的更新、技能需求的蜕变,这一轮产业革命也概莫能外。改革开放40年来,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我国劳动者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还需要特别注重新产业革命引起的劳动者技能需求结构的变化。这也是未来我国人力资本供给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作者单位系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本文转自《经济日报》,有删减)

街道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让法治守护健康
创新发展要更多体现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