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10月01日 星期一

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自2012年连续5年减少

二产就业人数连降怎么看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邱海峰 吕 倩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0月01日   第 05 版)

  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在2012年达到2.32亿人的高点后,连续5年减少,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2012年的30.3%下降到2017年的28.1%。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为何减少?未来是否会持续?该如何看待?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二产就业5年减少超1400万

  一条条标准的生产线、众多壮实的“机器手臂”、数百平方米的的车间只有寥寥几人……这是广东省东莞市劲胜精密组件公司车间呈现的场景。劲胜精密组件公司智能制造事业部总经理黄河介绍,装夹环节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节省了70%以上的人力,以前传统工厂大概需要200名工人,现在只需十几人,产品开发周期也大大缩短。

  麦肯锡亚洲运营咨询业务及物联网负责人卡雷尔·伊鲁特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需求将占到全球需求的40%,这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制造业。

  “机器换人”等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其相关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在2012年达到23241万人的高点后开始减少,2013年和2014年较上一年均减少71万人,2015年较2014年大幅减少406万人,2016年减少343万人,2017年减少533万人,一直呈减少的趋势。

  二产就业人员为何持续减少?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存在着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从工业化向服务型的经济结构转型,最终要实现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产业对就业拉动、经济贡献逐步减少是必然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产业转移、去产能等因素,二产就业人员减少也与环保要求提高有关。近年来,不少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被限产、限排、关停。以河北为例,2017年前11个月,河北省共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0.9万家,完成整治10.2万家,其中关停取缔企业6.9万家。

  尽管二产吸纳就业有所减少,但不论是求职者还是专家,都承认这一趋势未必是坏事。客观上看,相当一部分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力从事苦、累、甚至危险的工作,对劳动者本身还可能有一定损害。这类岗位由机器代替,也是制造业进步的表现。

  三产成吸纳就业主渠道

  二产就业人员减少,三产能否担起重任?张丽宾认为“未来,产业转移将会持续,在这个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稳定在一个比重。参考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程,第二产业可以稳定在20%左右,第三产业则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同时张丽宾提醒“目前新的增长动能还没有真正占据主导地位,新的就业机会在增加,但劳动者技能转换需要时间。传统产业释放出来的大量劳动力,并没有完全被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

  制造业就业人数下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重视的一面。多位专家指出,有必要继续观察二产就业变动,特别是分析其持续下降的背后,除了企业转型升级之外,其中产业不景气、利润率偏低等消极因素有多少,防止产业空心化。

雄安:新建民用建筑将100%绿色覆盖
二产就业人数连降怎么看
山东平原:税务“一次办好”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