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巍巍伏牛山层峦叠嶂,滔滔沙河水奔流不息,墨子文化、红色文化、寻根文化、温泉文化……交相辉映。这就是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县——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
“鲁山文化厚重,景色怡人,古迹众多。独特的自然资源孕育着这片热土,也滋润着勤劳的鲁山人民。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水质优良,长寿美名远扬四方。鲁山长寿因素多元并存,成为了人们投资兴业、颐养身心、享受健康、追求长寿的理想之地。”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截至2017年12月,全县80岁以上老人20121人,占总人口的2.07%;百岁以上老人78人,占总人口的8.04/10万;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80.96岁,比全国总体水平高4.26岁,呈现出较强的长寿持续增长势头。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鲁山实地采访,探索鲁山居民长寿之谜。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9月中旬的北京,午后天气依然晴热。记者乘车到达鲁山后发现,这里已是秋意浓浓、凉爽无比。
陪同采访的鲁山民政局局长刘建新向记者介绍,鲁山地处豫西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时间较长,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水量807.9毫米,无霜期在220天左右,气候宜人,特别适宜居住。
在昭平湖湖畔,一碧万顷、水天一色、峰峦叠翠的美景让记者一见倾心。
“鲁山县水资源丰富,昭平湖是平顶山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储水量7亿立方,水质优良,富含碘、钼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这是鲁山人口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建新说,鲁山温泉资源特别丰富,有被誉为华夏第一汤的百里温泉带,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上汤、中汤、下汤。 “鲁阳温泉,可疗万疾”。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是记载。其中,鲁阳即为鲁山县的古代地名。在好奇心驱使下,记者来到下汤温泉小镇一探究竟。
昭平湖温泉开发有限公司院内一块巨大景观石上,“中国温泉之乡”的题字映入眼帘。温泉洗浴中心内,设施齐全,室内热气腾腾,泉水清澈透底,顾客正在尽情享受温泉沐浴的快乐。
“常洗温泉对健康非常有益,镇上家家有温泉,所以居民身体健康,益于长寿。” 昭平湖温泉公司总经理吴铁根向记者介绍,鲁山温泉水温37℃-63℃,水无色无味,稍带硫磺气,属于低矿化度中到弱碱性含放射性元素(Rn)的硫酸一钠型水,为矿泉水中的放射性热氡泉,氡浓度9-78爱曼/升,还含有苏打、硫磺等特殊成分。用此水沐浴有益健康而无害,可治多种疾病。鲁山人爱温泉洗澡,这与人口长寿关系很大。
当前,慕鲁山温泉之名前来的游客大多是外地人,其中一些游客每年夏天都会居住在这,就是为了休闲养生。
在温泉宾馆房间内,记者见到了从郑州前来疗养的高晓谋、李琳夫妇及其母亲沈杰华。李琳告诉记者:“母亲现年已90岁高龄,患有腰腿痛及糖尿病,我本人71岁,老伴也76岁了。住在这里,房间内都有温泉,设施齐全,生活方便,每月才收两千元。每年夏天,我们全家都会来这里疗养,直到冬天才返回郑州。这里空气凉爽,洗洗温泉,对健康非常有益。”
随后,记者乘车穿行在尧山景区,满眼玉树葱葱、古木参天,路边飞瀑流霞、溪流淙淙,远望云海缭绕、宛若仙境。
被称为长江以北第一山的尧山,集“雄、奇、秀、险、幽”于一体,有“中原独秀”的美誉。被称为天下第一佛的尧山中原大佛,总高208米,宏伟、慈祥,堪称一绝。尧山奇峰、飞瀑、红叶、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众多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
“鲁山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全县森林总面积1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5.2%,西部山区高达90%以上,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刘建新说。
的确,鲁山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据《鲁山县志》记载,宋代诗人梅尧臣曾写下赞美鲁山风光的诗句:“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处处皆风景之外,鲁山还有世界最大的外击式青铜钟、“天下第一渡槽”——南水北调沙河渡槽、亚洲最大的航空展览馆、神秘莫测的地下军事指挥中心、景色迷人的画眉谷、珍珠潭等。
“休闲度假、温泉疗养、礼佛养心、生态观光、军事探秘、寻根问祖、漂流滑雪等丰富的旅游体系,让鲁山成为度假、养生、养心的胜地。”刘建新说。
饮食文化传统深厚
在驱车前往尧山采访的道路两旁,记者看到农家乐一家紧挨着一家,都醒目打出了各家的招牌菜——揽锅菜、山野菜、甜鸡子、胡辣汤、羊杂汤等。
刘建新告诉记者,鲁山自汉置县有2000多年历史,是农耕文明核心区域,饮食文化享誉中原。菜品用料地道,色鲜味美,汤味纯正。
恰好中午时分,车辆行驶至一农家院停靠。当热气腾腾的揽锅菜端上来,只见各类菜品杂陈一起,五彩纷呈,色形兼备。记者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瘦肉香嫩柔细、筋而可口;豆腐黄里透白、软硬适度;粉条软软绵绵、内筋外熟;丸子黄澄澄,香而不腻;整体麻辣适度,美滋滋,着实惹人喜爱。除揽锅菜外,蕨菜、水芹菜、红薯叶、野山菌等品种繁多的地道山货也令记者耳目一新,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悠长。
“鲁山粮足民安,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水稻、大豆、红薯为辅。鲁山食用菌、张良姜、蜂蜜、金钗、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众多,营养价值极高。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多以本地生产粮食、蔬菜、山野菜为主要食物来源,素食清淡,健康益寿。”刘建新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鲁山野菜种类繁多,有草、花、树叶,其中不少可以入药,具有保健医疗作用。鲁山自古至今饮食一日三餐,应时性强,习惯干湿搭配,如:吃捞面必喝面汤,吃馍必喝稀饭。高寿人群饮食结构以地产小麦、玉米、大米、小米、高粱、豆类、红薯等五谷杂粮、粗茶淡饭为主,低能量、低脂肪、低蛋白质谓之“要想长寿多吃素”。
101岁高龄的当地居民岳玉甫说:“五谷杂粮加野味,不长肥可长力。”
此外,鲁山县中草药资源也非常丰富,如:辛夷、丹参、山萸肉、杜仲、山楂、木灵芝等,其中很多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因此,不少居民自采丹参、山楂泡茶喝,活血祛瘀;靠山药、半枝莲、水芹等散瘀、预防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用茵陈、公英、半枝莲泡茶喝,抗病毒、消炎泻火。
民风淳朴善待老人
“鲁山民风淳朴,古往今来,人们把孝敬老人作为美德,以身边有寿星为荣。”杨英锋说,据调查,凡高寿老人都有孝子、孝媳、孝女陪伴侍候,敬老在鲁山已成为人们尊崇的社会风尚。近年来,全县坚持将敬老孝老典型纳入“文明家庭”“孝子贤媳”“劳动模范”评选范围,“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在库区乡婆娑村,记者见到105岁高龄的张金荣一家。老人有1个儿子、5个女儿,最大的女儿已经去世。目前,张金荣与63岁排行老四的儿子王会新居住在一起,儿媳秦瑞61岁。虽此高龄,张金荣依然精神矍铄、口齿清晰,平时自己还能收拾卫生、出门散步、与乡邻聊天。
当记者问及她长寿的原因,老人风趣地反问记者:“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天天开心,能不长寿?”
“鲁山老龄工作落实到位、老人社会福利待遇提高也是长寿的重要原因。”杨英锋说,鲁山实行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五保”制度、高龄补贴制度,还建设了敬老院、幸福院,使老年人物质生活有保障、文化生活有场所。
据了解,2017年末,鲁山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7592人,城镇保障金额月人均255.7元,农村保障金额月人均163.5元;五保老人5376人,集中供养人均年实际供养标准达66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4200元;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养老保险金额为每人每月100元;90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范围,其中,百岁及以上高龄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
杨英锋告诉记者,张良镇张西村孙占魁在102岁时去世,妻子95岁去世,无儿无女,晚年全靠享受“五保户”照顾。孙占魁97岁时,腿骨折,卧床不起,乡邻轮流侍候,关怀倍至。由此可见,社会关爱对老年人寿命影响的重要意义。
目前,鲁山现有民营养老机构8家,床位789张,农村幸福院25所,床位1529张、农村敬老院23所,床位1964张,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医疗护理、娱乐健身等全方位服务。
“扬帆正遇东风来,远征万里纵青骢。鲁山将继续贯彻落实好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文明风气,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大力提升全县旅游、养老、文化等长寿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生态宜居、富裕文明、平安幸福新鲁山再立新功、再创辉煌!”采访最后,杨英峰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