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他把狮子沟当成自己家

■皇甫美鲜 张舒君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5 版)

  “瞧瞧你这邋遢的样子!你今天务必从这个破房子里搬出来,碰上下雨天,再住下去会出事的!”骄阳下,一位40多岁、身体健壮的中年男子一边拔着屋旁的杂草,一边恨铁不成钢地数落着眼前这位衣衫不整的村民。“骂人”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大榆树乡狮子沟驻村“第一书记”李慧平,被骂的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张焕明。

  李慧平平复了一下情绪对记者说:“7月16日那天,雨下个不停,晚上10点多钟,我心里怎么也不踏实,想起了张焕明,就怕这么大的雨,房子一旦倒塌了咋办。”

  “李慧平书记有时性子急、脾气大,但知道他是为我好,我心服口服。这几天,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就准备搬。”张焕明不好意思地说:“他已经把狮子沟当成了自己的家。”

  把村里收拾得跟自家一样

  走进狮子沟村整体移民新村,只见家家户户宽敞明亮。58岁的贫困户孟占平搬进新房后常念叨:“这多亏了李书记,才有了这样好的新房住。”

  记者问:“你把狮子沟改造得这么好,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吧?”

  李慧平说:“2015年刚来时,这儿全是土房,路全是土路。我觉得村子跟自个儿家一样,也得干干净净的嘛。为了修路,把闲置的烂房拆了3家。拆的时候,谁家都不愿意,于是就私底下沟通,根据好坏程度给予不同的补偿。现在每家门前都干净宽敞了,路面光溜溜,村民看着心里也高兴。”

  和村民边吃边聊

  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李慧平喜欢端着饭碗赶村街上的饭摊儿,与乡亲们蹲在一起边吃边聊;喜欢下班回家时坐在马路牙子上,与男女老少坐在一起唠家常。

  李慧平采取菜单式扶贫,为45户发放青年鸡1052羽、为21户发放仔猪31口、扶持6户发展基础母羊69只、扶持3户发展养牛7头,发放马铃薯籽种11370斤,共计扶持资金达77383元。截至目前,狮子沟村已有48户109人脱了贫。

  “李书记,那个水管什么时候能埋好?”谈话被本村永亮农林牧合作社理事长孟杰打断。

  李慧平回答道:“我这几天正跑着呢,前天去了趟水利局,跟相关领导都见了面,已经答应了。”

  满脑子琢磨的是狮子沟村的事

  “听说您的妻子做手术时,您只陪了她7天?”记者问。

  “哎,不能说,说起来羞得慌。”铁血汉子李慧平言语间眼圈发红,“我也想陪,但是怕耽误扶贫工作。那期间,狮子沟村正接受国务院扶贫工作检查,工作只有我最熟悉,我不得不扔下她。”

  记者来到李慧平家里,李慧平妻子刚刚锻炼身体回来。

  “哎,咋能不怨?但是没办法,他一直工作忙,驻村后,家里的事更管不上了。有一阵,我想让他回县里工作,但是看他在村里干得热火朝天的,咋忍心叫他回来。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身体调理好,不给他拖后腿。”李慧平妻子说。2017年8月,李慧平的妻子被诊断确诊乳腺癌。李慧平只在手术期间陪了妻子7天。

  李慧平说:“想脱贫翻身,就得做集体经济。我们已经考察好了,下一步扩大养鸡规模,还想着发展梅花鹿养殖。”同时,他正跑着给村里装上路灯,“村里亮堂堂的,村民们饭后也能跳广场舞了。”李慧平说。(转自内蒙古新闻网,有删改)

  编后

  在扶贫力量下沉至基层,扶贫书记的角色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扶贫书记李慧平拖家带口地住在村里,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他把扶贫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村民的事当成了自个家的事,舍小家为大家。李慧平深入实际,切切实实地为贫困群众做实事。短时间内,狮子沟48户109人脱了贫。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成为各地工作的重心之一。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末,全国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这组数据令人鼓舞,让我们见证了扶贫成效的背后凝聚了多少“第一书记”的心血和汗水。

  真正实现脱贫并不返贫,不能靠驻村扶贫式“输血”,而是让村民拥有“造血”的能力。扶贫书记李慧平做到了,带领大家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畜牧养殖,让村民凭自身劳动安身立命。

截瘫小伙贴膜6年买上房
他把狮子沟当成自己家
事业要靠大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