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吉安市吉州区:

打通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

■罗小军 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4 版)

  小区改造后,路面改沥青,打通断头路,文明新风进小区。

  吉安市吉州区连杆厂小区改造前环境脏乱差,绿化带成了垃圾收容所。

  编者按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将城市道路交通和社区管理贯穿,将市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打通,赢得了市民的称赞。

  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体的话,微循环就是一条条小街小巷、便道支路,它承担着分散主干道交通压力、舒缓交通要道拥堵的功能,也是市民日常出行的依靠。微循环”看似无形,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吉州区城市管理就像绣花一样精细,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及时解决城市“微循环”不通畅,市民出行难等问题,持续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大大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听说区政府在做‘微循环’工程,计划打通这条断头路,我们都非常高兴,也非常支持。”家住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的吴女士向记者说,附近这片区进进出出都可以走主路凤山大道,道路既宽敞又便利。但是它一直没有修通,早上出门上班或买菜都很不方便。

  吉州区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林根向记者表示,城市“微循环”不通畅,既不利于市民的出行,也容易产生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畅通“微循环” 为市民出行加分

  凤山大道是吉州区城北新区的主干道之一,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一期项目的施工,周边高楼林立,小区众多。按规划道路东向连接至井冈山大道,交汇于风景秀丽的庐陵文化生态园附近。

  然而,由于拆迁安置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东延工程就拖了下来,形成了500多米的断头路。

  家住附近的吴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挨着庐陵文化生态园这么漂亮的地方,晚上可以经常走过去散散步,也因为道路不通就作罢了。小孩子上学也受影响,必须要绕行很远才能到达学校,经常见到有小孩为了抄近路,爬围墙过去,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正在现场监督施工的城北新区指挥部工程部部长邓孝武告诉记者:“城北新区总任务是三年时间打通11条‘微循环’道路,总里程约为6.6公里。虽然长度不是很长,但结构比较分散,加上很多路段涉及到拆迁安置工作,给‘微循环’的推进造成了一些困扰。目前,凤山大道‘微循环’东延项目已经完成了160米的沥青摊铺,预计年内就可以实现完全通车。”

  小区小巷大有文章 为社区生活加分

  吉州区是吉安市的中心城区,分布着大量的老式住宅区。相比新建设的楼盘小区,老式住宅区的配套设施、道路质量、小区环境、房屋结构等都在逐渐老化。

  位于北门街道的马铺前社区是吉州区成立较早的社区,也是居民自治率最高、无物业管理最普遍的的社区之一,其辖下共有二十几个小区,仅有两个小区是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其他小区都是由居民选举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自我管理。

  家住吉州区名人花园的邓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矛盾重重,很多业主开始拖欠甚至拒绝缴纳物业管理费用。在2011年,物业公司撤离了该小区。物业公司一走,小区顿时成了“没人管的孩子”。环境脏乱差,绿化带成了垃圾收容所,小区停车场成了公用停车位。

  2012年在业主的商议下,名人花园共选举出了7名业主当选第一届业主委员会。当时邓大爷抱着既为自己也服务大家的心态,成为了业委会的一员,开始免费为业主管理小区日常工作。

  “业委会成员把社区当成自己的一个大家,忙里忙外自发地提供服务,不但节约了大量的管理开支,还想着法帮业主节省物业费用,在小区内形成了浓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邓先生说,软件服务跟上去了,但是社区的一些硬件设施太过陈旧,一直缺乏资金维修改造,成了业委会成员的一块心病。

  吉州区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林根向记者介绍说道,“因为辖区内老式住宅区偏多,物业公司管理成本偏高,所以形成了很多这种无物业的管理模式,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我们也注意到这些社区设施陈旧老化、资金筹措困难的局面。”

  今年3月开始,吉州区实施了以“路面改沥青、屋顶改违搭、生活改陋习,疏通下水道、连通绿化带、打通断头路,推动配套设施进小区、公共服务进小区、文明新风进小区”为主题的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三改三通三进”攻坚行动。

  “我们选定了古南镇街道线材厂片区、北门街道中环片区、有限电厂片区三个点作为2018年的先行先试精品示范点,还划分出了7个点列为一般示范点、30个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列为简易改造点进行改造。”杨林根说道。

  吉州区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持续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和人居环境,全面深入地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让市民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打通城市生活“最后一公里”
建立违建登记制度“三覆盖”
北京奥园城管重拳整治黑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