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控近视,要先治“短视”

■胡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3 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青少年面临的突出健康问题。前不久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此前,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初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超过七成。

  近视高发,折射出的是素质教育的“短视”。望子成龙的家长与追求高升学率的学校片面强调“智”的发展,牺牲原本应在户外奔跑嬉戏的时间,孩子被长时间圈在室内,应对各类作业、参加各种补习班,周末也鲜有休息,缺乏自然光照,导致眼睛持续疲劳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近视高发,折射出的是家庭陪伴的“短视”。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将电视机打开,或者把手机、平板电脑扔给孩子,让他们自己看动画片、玩游戏,是许多家庭常见的场景。沉迷“电子产品”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罹患眼疾的风险,造成近视甚至失明。

  近视高发,折射出的是健康认知的“短视”。由于近视不是致命性疾病,发展过程又比较长,所以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青少年视力恶化的严重性重视远远不够,不少人认为,近视“没什么大不了”,戴上眼镜就可以了。事实上,高度近视不仅可能致使发生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成为部分致盲和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从长远看,近视具有遗传性,还将影响下一代的健康趋势和国民体质。

  防控近视,首先要矫正“短视”。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转自新华网)

  链接

  八部门联动防控青少年近视

  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已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此意见稿是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播电视总局等8个部门联合制定,并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了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推进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体制机制。

  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昔日“煤都”何以变身“康养圣地”?
控近视,要先治“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