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河北标本兼治应对秋冬季大气污染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天瑞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12 版)

  8月29日,工作人员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武强镇乐郊村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巡检。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摄

  随着天气转冷,京津冀雾霾引发大家关注。

  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河北省雄安新区等11区市均在《行动方案》实施范围内。

  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战

  据了解,河北省正加快北京市以南、石家庄市以北散煤替代工作,预计到2018年10月底前,河北省将完成替代164万户,并在2019年10月底前基本建成京津保廊石平原地区“无散煤区”。

  京津冀作为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区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

  7月,生态环境部通报了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9个县(市、区)的最新督查结果,共发现涉气环境问题164个。

  相较于以往本次的问题数量已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河北省近5年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结果。据统计,5年来,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非常明显,每年的平均值分别为108、95、77、70和64微克/立方米。

  虽然数值有所下降,但相较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总体目标还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河北省从产业结构上来讲一直是偏“重”的、能源结构也是“一煤独大”。一到冬季,取暖期供暖、汽车使用率上升和天气等因素的综合叠加,就形成了河北地区的冬季大气污染超标这一顽疾。

  限产、停工和替代成了《行动方案》的关键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对记者表示,虽然河北PM2.5平均浓度下降非常明显,但是距35微克/立方米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经过多年的治理,河北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攻坚期,其标志就是河北开始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上做调整,这对能否完成“蓝天保卫战”非常重要。

  河北省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期,所面临的问题相较于以往,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全面实施错峰生产 打出治霾组合拳

  《行动方案》还进一步要求,对钢铁、焦化、铸造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建材行业实施全面错峰生产。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城市限产比例不得低于30%,由省级政府统筹制定实施方案。改变结构偏“重”的窘境,河北省下了大决心。

  攻坚需要拿出的不仅是决心,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才着重提出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各级政府为根治京津冀的大气污染顽疾,也开始有针对性的打出一系列的治霾组合拳。《行动方案》指出,自2018年10月起,生态环境部向社会每月公布各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各省(市)每月公布区县降尘监测结果。

  柴发合还表示,对比以往可发现,无论是国家的“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的《行动方案》还是河北省的各项计划都更加注重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结合,力度更大。即便在3年的时间里不一定能降到35微克/立方米,但如果坚持在标本兼治上努力,那么肯定能更早的达标。

河北标本兼治应对秋冬季大气污染
聚焦建筑业实名制的深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