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8月27日 星期一

为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叫好

■李思辉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8月27日   第 02 版)

  武汉市汉阳区新开放14个社会公厕,只要看到张贴“内设厕所,对外开放”的蓝色标识,就表示这家单位的厕所可以供市民免费使用。目前,武汉已有160个这样的厕所对外开放。

  城市里如厕难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单位主动对外开放厕所,事情看起来很小,意义却很重大。一是顺应了“厕所革命”的需要,给市民打开了方便之门;二是展现了为民服务的真诚,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政府机关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厕所的建设费用、运营支出也来自财政投入,在不影响日常办公的情况下,不妨考虑给群众多些方便。以往一些单位门禁森严,叫人不敢亲近,一项调查显示,在公共场合内急时,70%以上受访者更愿意选择快餐店,政府机关哪怕近在咫尺,也没人愿去。

  2013年广州一家媒体做了一次体验:记者一迈进某家机关的大门就被工作人员拦住,对方两次直喝“出去”,并称:“这里又不是公厕,不是你想进就进!”2015年,某地一名老人外出时突然肚痛,内急。当她在一个机关单位找到厕所时,却被拒绝入内,最终只能“狼狈地溜进去”,说到“躲在洗手间脱脏内衣”时,“老人眼角湿了”。俗话说人有“三急”,机关厕所为什么不能急群众所急?让群众应个急又能增加多少负担?

  有人说,机关厕所对外开放“影响办公”“不安全”,其实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把老百姓当成防范对象,自然会觉得“陌生人”进进出出很不方便。欧美等国的很多城市,市民可以随意进出市政府大楼,不会遇到借厕所被拒的情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城市里每2600人需拥有一座公厕,繁华地带每500米需建设一座公厕,显然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还有一定难度,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带头开放内部厕所,给路人“方便”提供方便,既可优化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符合“为民服务”的原则。

  由此说来,武汉100多家单位对外开放厕所不仅契合了公众需要,而且引领了“厕所观念革命”的潮流。期待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与进来,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方便。

  (转自《湖北日报》,有删改)

为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叫好
警惕收缩城市逆势扩张
“以克论净”是调高标尺的“城门立木”?
城市马拉松设国内选手奖,能否应对非洲“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