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23日 星期一

发展转轨 产业转型 城市转向

淮北:高质量推进城市转型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23日   第 01 版)

  一只只黑天鹅在湖中游弋,一朵朵牡丹花竞相绽放,游人徜徉绿树鲜花之中……富有浓郁地方文化气息的柳孜隋唐运河特色旅游小镇,正是淮北依托现有资源禀赋、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大生动实践。

  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2009年,淮北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为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淮北市以“发展转轨、产业转型、城市转向、动力转换”为抓手,大力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推动全要素集聚、全产业融合、全市域协同,整体构建“绿金经济引擎”与“绿金支柱产业”,推进城市由资源消耗型向绿金生态型转型,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利用、乌金城市绿金发展,着力打造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位一体’的绿金样板城市。

  围绕“高碳”促发展转轨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50多年来共为国家建设贡献了10亿吨煤炭。但近年来淮北市也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遭遇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单一、转型升级难、生态环境恶化等困境。 

  “这几年,随着煤炭价格一路下滑,淮北市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困境中也蕴含着‘机遇’,因此我们确定了转型崛起的奋斗目标。”淮北市委书记黄晓武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从资源型城市实际出发,借鉴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和制度,以煤炭中的“碳”成分为基础,依靠高新技术发展新型煤化工,做大做强碳基材料为代表的碳产业。

  7月17日,“入伏”第一天。淮北地区气温高达36摄氏度,但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的优耐德引发剂、天成新材料、淮海新材料等建设工地上,各项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去年底,基地集中开工了10个项目,这标志着淮北市千亿碳基新材料基地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掀起了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潮。”基地管委会经发局局长李凯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建设,煤化工基地建成区达5.1平方公里,建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13家企业正在建设。今年上半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96.8亿元,同比增长18%。

  此外,淮北市还与上海申能集团合作,加快建设以平山电厂二期工程为代表的“绿色电力”。

  该工程设计者冯伟忠告诉记者,机组设计供电煤耗为251克/千瓦时,比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二次再热百万千瓦机组煤耗下降超15克,将创世界新低。2016年初,该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火电示范工程。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不仅对淮北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将成为引领国内外燃煤发电行业发展方向的标杆工程。

  聚焦“低碳”促产业转型

  手机一震动,不是有电话就是有信息,没想到这种震动马达也产自淮北。记者了解到,淮北市烈山区的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马达,已配置在微软、苹果、三星、TCL、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手机里。 

  金龙机电总经理张录文告诉记者,2016年9月,金龙集团与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政府签订的金龙AG玻璃项目,年产值约10亿元,年利税总额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摆脱煤炭依赖,淮北依靠多点开花、多业并举。“在落实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去降补’,压减煤炭过剩产能794万吨,分流安置职工19748人,实现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两大省属煤炭企业扭亏为盈。”淮北市委副秘书长、市招商局局长王全军介绍,淮北坚持招商引资、园区提档、项目建设“三管齐下”,加快“调转促”步伐,努力在“去留腾挪”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黄晓武告诉记者,淮北谋划启动打造绿金科创大走廊,加快形成“一廊(科技走廊)、一带(中心湖带)、一脉(生态绿脉)”的“川”字形产业格局。积极推动“跨煤入化”,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形成煤—焦—电—化—材循环经济产业链。全力打造“三基一技一大”(铝基、碳基、硅基、生物科技和大数据)产业,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互联网+新业态等现代服务业。

  如今,金龙电子、相邦陶铝新材料、卓泰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万达城市综合体、完美生物科技、华润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淮北;7个省级开发区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错位发展,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让淮北进一步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截至2017年底,非煤产业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增加值占比达62.9%,三产增加值占到GDP的33.8%,淮北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突出“绿金”促城市转向

  作为资源型城市,淮北对曾经牺牲环境搞开发建设有着切肤之痛。为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淮北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用可持续的“生态绿”换取更加长久的“天空蓝”。

  淮北地处黄淮海腹地,有山场20万亩,多为岩石裸露地貌,缺土缺水,历来被列为不宜造林之地。2002年以来,淮北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摸索出石质山“七步造林法”,先后完成了十余期相山绿化生态建设工程和三期石质山绿化工程,创造了让20万亩石质山地全部披上绿装的奇迹。

  2010年,安徽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联合授予淮北市全省唯一的“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2016年3月,淮北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近年来,淮北市还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4000公顷永久性水面,化害为利,实施南湖、中湖、东湖等治理工程,在城市中心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推动城市拥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7年12月18日,中湖治理项目土方开挖和回填施工顺利完工,并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全国地级市最大的人工内湖绿金中央公园即将建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进程中,淮北市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比翼齐飞”。如今,产业集聚在淮北、产业升级在淮北、生态美景在淮北的喜人局面正逐步形成,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

淮北:高质量推进城市转型发展
图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