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范围广 重精准

安徽全椒全面发力稳踏脱贫之路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禹强云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9日   第 07 版)

  全椒县六镇镇大殷村安徽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苗圃内,工人们正忙着移栽薄壳山核桃幼苗。 禹强云/摄

  “我终于脱贫了!感谢扶贫工作队的领导,感谢镇村干部!”2018年春天,当安徽全椒县石沛镇枣岭村西头组李长水接过鲜红的脱贫证书,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李长水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李长水通过自身苦干,住上了新房子,家电一应俱全,手头还有了十多万元的积蓄。

  “扶贫先扶志。”安徽省全椒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珏向记者表示,全椒县广大扶贫干部在推进扶贫工作中,锤炼自身素质,根据贫困户现实情况,为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方案,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智力扶贫、健康扶贫……一项项利好政策落到实处,用真心帮助贫困户,用真情温暖贫困户,让贫困户树立信心,争相脱贫。

  补足短板 加大扶贫宣传力度

  在日前召开的全椒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王珏向全县扶贫干部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对表抓好问题整改,做实做透脱贫攻坚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扛起责任,走心帮扶,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窝里,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悉,该县分层分级组织开展县镇村三级大培训,着力提升业务能力。县扶贫办开展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业务培训6场次。县卫计委、农委等“十大工程”牵头单位分别开展了政策专项解读和业务培训,各镇全面组织开展镇、村干部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集中培训,确保应知应会,口袋书做到人手一册,累计培训8400多人次,扶贫工作队伍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县级领导干部、“十大工程”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驻村调研,走村入户开展问题排查,推进帮扶措施落实。“4月份以来,全县2200多名帮扶责任人深入一线,走访贫困户,开展联系帮扶。对发现问题实行台账管理,落实整改责任,不整改不放过,不达标不放过。”说。

  同时,该县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精准扶贫宣讲工作的通知》,多措施推动扶贫宣传。除工作组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外,还通过发送短信、政策明白纸、电视滚动字幕、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强化政策宣讲;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扶贫政策,利用微信平台、官方微博推送政策解读信息;利用村村通广播,每天播放扶贫政策解读,制定村规民约,选树正面典型,激发正能量。

  以人为本 多措并举助脱贫

  结对帮扶李长水的是该县农商行的杨勇,他了解到李长水想发展产业,缺少的就是资金,在杨勇的帮助下,李长水申请了2万元贴息贷款,购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开始了脱贫创业,到了年终,李长水用挣来的钱如期还上了贷款,还有一点积蓄。第一年的经历,还有农商行的支持,让李长水看到了希望,第二年,李长水又贷款3万元购买了一辆木料抓机,短短半年时间,李长水就赚了10多万,不仅成功脱贫,还走上了致富路。

  对此, 王珏介绍:全椒县围绕“实现到户产业全覆盖,特色种养业扶贫年度到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自种自养贫困户达到3400户以上,发展特色种养业村30个以上”的年度目标,大力推广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着力提升产业扶贫到户覆盖率。

  截至目前,全椒县已发展特色种养业贫困户2068户。同时,出台政策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工商资本)资金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土地流转、产业直接带动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给予奖补。去年全县参与扶贫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工商资本)550家,共带动贫困户5280户。通过申报、评比,对带动作用比较好的5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工商资本)共给予奖补资金5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推动产业扶贫外,该县还围绕“完成就业脱贫目标人数260人”的年度目标,积极推进贫困劳动者就业,召开25场招聘会,针对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2047个,开工建设扶贫基地1座,完成1个扶贫驿站,3个扶贫车间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育婴员、养老护理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200人。

  “脱贫攻坚的关键,就是让村民切实得到实惠。”王珏表示,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是全椒县扶贫工作的重点。近年来,该县实现贫困人口住院综合医保报销479万元,实施“351”兜底保障,累计保障42人次14.6万元;实施“180”补充医保,慢性病门诊补偿3967人次114.4万元;实施代缴新农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代缴新农合费用323.41万元。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免费为贫困户提供100元的签约服务包,建立健康档案,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经过一系列措施,目前,全县已实现13191名贫困人口脱贫,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王珏说。

安徽全椒全面发力稳踏脱贫之路
冲破“县城思维” 打造宜居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