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2日 星期一

管窥文物背后的蹴鞠故事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2日   第 16 版)

  当前,俄罗斯世界杯正在进行地如火如荼,球迷们看得如痴如醉。说起足球,很多人会联想到蹴鞠。2004年,国际足联确认了足球起源于中国;2006年5月20日,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我国很多博物馆都珍藏了不少与蹴鞠相关文物,在欣赏全世界足球强队精彩表现的同时,从博物馆文物一窥足球历史文化,相信会为这个激情似火的夏日带来别样的风情。

  北京故宫博物院——蹴鞠纹图案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西汉时期的“蹴鞠纹图案印”,铜制,双面印。凹铸图案的一面显示两人面对面,用足背颠球的场景。业内人士介绍,汉代画像石上也多见舞者、击鼓者身旁有圆形物体悬在空中的场景,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蹴鞠。画像石上的蹴鞠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性的蹴鞠,占多数;另一类则是单纯为了愉悦身心而蹴鞠。表演性的蹴鞠属于汉代百戏的范畴,旁边常配有伴乐或大鼓,蹴鞠动作跟随节奏变化,表演者以高难度动作取悦观众,有些类似杂技表演。汉代的蹴鞠还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印章还是汉画像石上的蹴鞠,线条都较为粗犷,关于蹴鞠场景的细节刻画并不分明。

  上海博物馆——《宋太祖蹴鞠图》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太祖与其弟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六人用白打方式蹴鞠嬉戏的场景。赵匡胤踢球在当时赫赫有名,尤其擅长白打(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花式足球”),即踢球时,可以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这幅画由元代钱选临摹,原图是宋代苏汉臣所绘。

  安徽博物院——蹴鞠纹牙雕笔筒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宋代文物——蹴鞠纹牙雕笔筒,真实地反映了宋代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这件蹴鞠图笔筒赴德参加《球类游戏——足球历史展》。

  这件笔筒高16厘米,直径10.9厘米,笔筒外围刻有庭院,庭院中有数人在蹴鞠,雕刻线条均染以墨色。笔筒的正面印刻蹴鞠赛场,四人身着短衫立于赛场四角,身体微微倾向场地中央的蹴鞠。另有一身着官服之人立于一旁,像是裁判员。

  台北故宫博物院——《长春百子图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画笔法工整,人物衣着细腻,四季景色分明,孩童个个天真活泼。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个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

  湖南省博物馆——蹴鞠纹铜镜

  铜镜为照容用具。宋代铜镜很多,形制多样,铜镜上的纹饰也相当丰富,但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蹴鞠纹铜镜为罕见之珍品。此镜镜面光洁,背面浮雕的图象是一对青年男女对面踢球,女子高髻笄发,作赐球状。男子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小球介于起落之间,球身隐约可见爪棱状痕迹,形态逼真,旁边有裁判和观众,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蹴鞠”图案,现代足球的前身。

建阳建盏:千年瓷艺的复原与传承
首届国际雕塑节即将召开呈现国际一流艺术展陈
管窥文物背后的蹴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