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笔表达了对建盏的喜爱之情。几百年后的今天,建盏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更受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
在“2018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展台一角,几名外国企业家正围着一尊酱黄色的瓷碗细细欣赏。瓷碗的烧制手艺人孙福昆在一旁介绍说:“这是从我国著名的窑口建窑烧制出来的建盏,建窑兴盛于两宋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拉坯成型、配置釉料、手动上釉、入窑烧制……建盏的“出炉”不可不谓精细。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作为宋代八大窑之一——建窑建盏的原产地,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复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推动建盏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建盏文化影响力。
历经时代变迁 重焕旧日风采
建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公元205年置县,是福建省最早设置的五县之一,2014年撤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这里文化昌盛,素有“图书之府”“七贤过化之乡”“南闽阙里”之称。如今,建窑建盏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
孙福昆介绍,建盏属于陶瓷,包含了兔毫、油滴、曜变、鹧鸪斑、乌金和柿红等多种釉色。古法烧制的建盏精美巧妙,科技的发展更是让建盏烧制工艺不断进步,电烧、气烧制作出来的建盏,样式和花型更加丰富,生肖、茶宠造型的都不是问题。
只见他一手持兔毫釉面建盏往其中倒入清水,一边说:“如果将纯水或茶汤倒入建盏中,釉面上兔毫纹理会更加立体、更加逼真”。
记者仔细观察,在水的映射下,瓷杯中的兔毫均匀的耸立起来,花色也显得更加丰富。
据记者了解,建盏的烧制始于唐代,兴盛于两宋,至宋末元初衰弱,明代停烧。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饮茶风俗的改变,加之战乱频繁,一代名瓷遂从兴盛走向衰亡,工艺终致失传。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政府副区长郑顺莲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关心“建窑”的研究工作。国家文物考古队、华东文物考古队、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都先后到建阳古窑址考察和发掘。1981年春,建阳瓷厂技术人员与省轻工研究所、省博物馆等专家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烧制出一批兔毫斑纹的仿古建盏。这些仿古产品具有很高的相似度,至此,建盏黑釉瓷终于重现其迷人的光彩。
在孙福昆看来,建盏之所以广受喜爱,除了外形美观、材质珍贵外,对人的身体还有很好的功效。
据其介绍,建盏含有极高的铁元素,能软化水质,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经常用建盏泡茶,茶汤入口的感觉不仅可以使茶汤的口感醇和柔顺,也会提升茶汤的鲜度,不会产生闷乏的味道。建盏所特有的铁胎含有弱磁性,能有效能提高人体抵抗力、缓解疲劳。
泥火交融之间 创建盏文创盛世
“我的父亲与母亲都是传统陶瓷制备技艺工作者,父亲是当地窑炉车间主任,母亲是陶瓷彩绘人员。” 孙福昆告诉记者,自己工作时会经常把孩子带在身旁,希望孩子们也能热爱建盏文化。文化的发展推动必须从自身做起,建盏文化的传承也不例外,让更多人、让下一代了解建盏及其背后代表的精神内涵是建盏手艺人的责任。
2006年,建阳建窑遗址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2011年,建盏烧制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建阳集全区之力推进建盏产业链、打造建阳的建盏非遗文旅品牌。此次来京参展,正式为了不断完善建盏产业链。
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刘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阳区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把建盏手工艺者集中组织起来,“我们的建盏团里,有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老中青三代的工艺大师都有。”
据介绍,今天的建阳,建盏企业有2000多家,产值达到13亿元,当地的建盏产业园和文化一条街,每年都有大量建盏爱好者前来游玩。
面对当今社会发展新常态,老百姓文化生活需求在横向与纵向上也日益变化,建盏文创事业不仅要立足传承保护,还要不断挖掘创新。
郑顺莲表示,建盏文创产品要利用科技手段,融合现代创意和设计,使之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通过设计使传统工艺产品更贴近于生活,开发出既有传统意蕴又具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建盏除传统的“茶盏”形式外,还可根据当代文化的特点,创造出大众喜爱的产品样式,如生肖、情侣、家人、吉祥物、“建盏+文具”“建盏+饰品”“建盏+茶具”等全新的各类文创产品,成为茶道、花器、灯具、办公用品和文化纪念品。
“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在提升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才能给这个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 郑顺莲认为,唯有此,建盏才能找到其自身发展和振兴之路,在建盏文化史上创造一个真正的建盏文创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