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7月02日 星期一

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记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平华 实习记者 刘宗青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7月02日   第 03 版)

  改革开放40年之际,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通车。一桥飞跃伶仃洋,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行程大大缩短,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极强的推动力。不仅是交通设施的紧密连接,发挥金融产业的作用,构建金融高速公路,对粤港澳大湾区亦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交流与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6月22日—6月24日,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金交会”)在广州举行。作为国内规模最大、区域影响力最强、功能和内容最丰富的金融交易博览会,金交会已成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和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和亮丽名片。

  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表示,广州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契机,加强“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加强跨境金融业务合作、加强金融机构合作、加强特色金融合作、利用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合作等,不断提升广州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加强国际金融交往合作,共同谱写新时代金融合作新篇章。

  本届金交会以“金融新时代 开放新格局”为主题,以“大力发展国际金融、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农村金融和民生金融”为指导,举办10场高端品牌论坛,聚焦金融助力大湾区发展、金融与科技、大湾区征信体系合作、金融人才培养等热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成果丰硕。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在致辞中表示,金交会顺应潮流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了独有的品牌,为金融界加强横向、纵向交流,并向全球展示我国金融发展建设成果搭建起了广阔的平台。

  优势明显:

  多元体系有利金融创新

  作为我国的顶层设计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在不断深化开放的格局下破土而出,并在2017年以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12.4%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和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

  作为包含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9市组成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已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比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成为世界“湾区经济”的重要代表。

  广东省金融办公室总经济师余昆明表示,十九大以来,广东省被委以重任,在大湾区的全面建设推动中,率先牵头实践跨境互联互通的重要工作。

  在“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均表示,与其他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较大发展优势和提升空间。

  广州市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指出,世界各大湾区都致力于发展金融产业,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都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拥有强大的金融支撑力,影响着地区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以建设成世界级的湾区为目标,未来也将成为全球的金融枢纽。

  在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有四大优势。与其他3个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占比最高,升级潜力最大;大湾区的金融开放就是金融创新,若能对香港、澳门开放,就是与国际金融中心接轨;当前,我国产业的下游部分开始向外转移,部分产业链升级,大湾区是制造业转移升级的重要节点;此外,大湾区还具有人口优势,凭借挖掘消费的潜力就可以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升级,经济发展更加独立自主。

  由于处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法律框架、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的多元体系内,粤港澳大湾区为对接世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灵活制度安排,促进了金融创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蔡兴华认为,作为互联互通的高地、世界金融的中心、先进制造的基地、科技创新的重镇、物流航运的枢纽、国际合作的前沿、旅游观光的胜地、生态宜居的家园,粤港澳三地要努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通。

  此外,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也表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些要素的自由配置上可能会面临制度瓶颈,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可能需要更高层次的设计协调和创新。

  互联互通:

  一体化金融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连通,战略性核心区位与便捷的交通枢纽将使大湾区成为全球资本争夺的战场,将有更多资本汇聚于此,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银国际(香港)金融集团联席董事会主席吴超指出,因为制度的特点和城市的发展不同,金融服务业在整个湾区中起着穿针引线和助推器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非常多的人口,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助推金融业的发展。

  大湾区互联互通的加快推进,湾区内企业和居民一体化的金融需求也将日益增长。对此,蔡兴华指出,一体化的金融需求主要会体现在融资、跨境支付、跨境贸易、资本运作和财富管理5大需求上。

  沈明高建议,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大湾区发展的落脚点,建议设立“湾区通”,把香港、澳门的资金引导到广东地区的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充分满足老百姓财富管理需要,为中国居民配置海外资产和外国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便利,找到资金双向有序流动的突破口。出台“正面清单”,打开长期资金进入大湾区市场的通道。

  在6月23日举行的“世界湾区全球对话——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推动湾区经济发展”论坛上,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黄晓波判断,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创新因子、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必将成为金融科技及产业创新的高地。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因层出不穷的创新理念和模式正在发挥日渐重要的市场角色,不仅改善了湾区的金融生态,也将创新效应延伸至“一带一路”等更为广阔的空间。

  而同期举行的“世界湾区金融论坛——广州金融对话湾区”子论坛上,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王建业也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金融业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将会给金融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难点,关键在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包括金融资源。

  他建议,粤港澳三地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调查研究、信息共享、深化合作,以开放改革加强监管,减少监管套利,保障大湾区金融的稳定发展。

  征信体系:

  建立大湾区统一标准

  经济发展离不开征信体系的构建。征信体系助推金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可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大湾区不同区域的融合与发展。

  在“助力大湾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国际级征信合作”论坛上,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征信企业代表、金融专家学者等200余嘉宾参会,就粤港澳大湾区征信体系合作、金融服务多元化、中小微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等议题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广东省、广州市首先需要攻克的是湾区跨境机制、体系构建上的难题。余昆明指出,建立湾区统一标准、具有高度适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用体系、优化湾区个人及企业征信机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他表示,希望未来香港和澳门的机构,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协助大湾区构建统一标准的、互联互通的信用体系,共同构建小微企业的统一征信平台。

  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已经来临,国内外的征信公司渐趋专业化,未来要利用数据处理的技术方法,加强行业之间的信任以辅助整个银行体系,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信任。

  在诺华诚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苏诚信看来,可以通过促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国的合作,协助政府构建大湾区乃至“一带一路”的统一征信评价标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改善公开透明的金融资产管理处置。

  苏诚信指出,力争发挥香港机构连接大湾区和全球的作用,在湾区建立一套国外金融机构认可的国际评分标准和评级模型,把大湾区评级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做法有机衔接起来,吸引更多优质的国外资本。

  从2006年央行征信体系正式的运行到2018年年初百行征信的成立,中国征信体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亟待完善。

  作为我国最早进入信用领域的公司、是中国最大也是世界第四大的信用评级公司,中诚信征信公司更加关注第三方数据、运营商数据、出行数据等与信用的关联,并作为八家发起人之一参与了百行征信的建设。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毛赛介绍,征信与科技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信用机构,从科技角度为中小微企业或个人提供征信解决方案是十分关键的。希望信用科技行业助推征信行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征信与大数据》作者刘新海也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成为中国征信体系改革的先行者。科技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未来征信体系的关键所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从区域征信做起可为全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已成立86周年的菲律宾征信协会(CMAP),现有400多名会员,包括银行、金融公司、合作社、信用卡公司、贷款机构、服务公司、商场和其他消费者组织,主要向成员提供信用调查、欺诈、评估以及信用评级和分析方面的教育。CMAP董事长Luis T.Arriola表示,去年CMAP与中国促进企业发展理事会签署了“企业备忘录”,与信用机构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区域信用信息标准。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宏伟蓝图出台在即,大湾区的发展方兴未艾。在这一世界级湾区的建设中,金融行业将以金交会为契机,紧抓机遇,促进湾区融合走向深化。通过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跨境征信体系的完善、金融人才的培养等,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

七部门 整治30城房地产市场乱象
公安部推20项便民举措
“复兴号”运营满一周年
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