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智慧勘测将成城轨发展新动能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6月25日   第 15 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针对轨道交通建设做出了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在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大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在6月12日召开的《2018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上介绍,截止到2017年末,中国内地共有3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累计完成客运量185亿人次。

  高质量勘测打好建设基础

  随着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地铁建设从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逐渐进入智慧化时代,“智慧地铁 勘测先行”是利好城市轨道勘测行业的重大机遇。

  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受复杂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影响,安全风险和质量风险日渐突出;大规模工程建设使得各项资源投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风险。

  面对困境该如何破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在12日下午由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传媒会展中心承办的《轨道交通勘测关键技术研讨会暨论坛启动仪式》上给出了答案。在他看来,关注轨道交通勘测技术创新是使得行业能够蓬勃有序发展的基础。

  宋敏华告诉记者:“服务贯穿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勘察、测绘和监测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高质量的勘测、准确无误的勘测,在平安地铁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的更加重要。”

  智能化将成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大民生工程,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因此,要在规划设计时就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需要在勘测上下去功夫。

  在专家们看来,“精”就是测绘数据精度要高,仪器设备要高精尖;“准”就是地质勘探资料要真实准确,大力采用新型钻探设备和多种原位测试手段,确保第一手勘探数据的准确性。“真正弄清楚地下水文地质的真实情况,为高质量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

  广州地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竺维彬告诉记者:“地质勘探人要自力、要自强、要创新,要在扎实做好基础地质、水文地质、构造地质、第四纪沉积学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与理论,从根本上降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风险。”他同时也提倡:“省钱不能省地质勘探的钱,省时间不能省地质勘探的时间。”

  在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院长王思锴看来,除了“钱不能省”之外,“智慧勘测”也是更好地发展和落实“精准勘测”的重要内容。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城勘院已经在北京、烟台、天津的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和市政设施上运用了大数据和智慧建造方面的技术理念和研究成果,未来更将以打造“智慧地铁”为目标。

  对此,同济大学卢耀如院士表示赞同,他认为,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一定是智能化的系统,从智能管理系统到智能旅客系统,都应该做到最优化和最智能,“要延长地质勘探时间,提高勘探在工程建设费用中的占比率。”他说。

  “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可视化规划、自动化设计、信息化施工、数字化交付、智能化运维。” 王思锴说。

太仓:智慧管理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资讯
智慧勘测将成城轨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