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三三两两垂钓者聚集在炉下镇瓦口洋,青山如黛,白鹭翩飞。“没想到,这样的场景20多年后又回来了。”看着在溪流中觅食的鹭鸶,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下岚村退养户林顺兴欣喜地说:“水质变好了,能干干净净地养鱼挣钱了,我打心眼里高兴。”
畜禽养殖污染一直是小流域治理的“老大难”,也是百姓投诉的热点。作为全省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南平市延平区生猪存栏高峰时达400余万头。在炉下、太平两镇,几乎家家养猪。养殖带来的污水,造成部分河流污染严重。
治污攻坚摘掉“黑臭”帽子
“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到村里的小河游泳、抓鱼。后来家家养猪,苍蝇蚊子满天飞,河水又黑又臭。”村民魏明妹回忆说。
“小河净才有大河清。小流域就像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堵了、脏了,整个流域大血管清洁通畅就难以实现。”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率先全国实施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小流域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水质论英雄,并提出构建“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小流域管理机制。
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承诺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南平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仅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环保事业,也是加快闽北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民生关切。去年2月初,南平市出台《南平市集中整治延平区畜禽养殖污染工作方案》,以生猪养殖集中区域延平区为污染整治重点,从“拆、转、治、清、管、查”六个方面综合发力,坚决拆、引导转、综合治、立即清、长效管、严肃查。
短短一周,从会议部署到联合行动,全市打响了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环保、林业、国土、农业、市场监督、交通、交警、电力等十多个部门大联动,近200名干部奔赴治污一线,向畜禽养殖污染宣战,走村入户,步履不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市拆除生猪养殖场11445家,削减生猪401.77万头,养殖污染重灾区的延平区20条劣V类黑臭小流域全部消除。昔日多个养猪村成为“无猪村”,母亲河开始回归清澈。
“整治前,在延平区要想找到干净一点的小流域,难。有些小流域水是黑糊状的,流都流不动。现在想看到黑臭的小流域,不容易。”前来南平调研的专家中肯地表示,南平小流域改观真大,创下全省畜禽污染集中整治时间最短、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战绩。
变短期“整治”为长态“管理”
治水,既要治面子,还要治里子;既要打赢攻坚战,还要打好持久战。如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关键在于建立常态长效整治机制,变短期“整治”为长态“管理”。南平市政府出台了《巩固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建立健全长效防治机制四条意见》,从建设项目审批、常态化监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督查考核惩戒等四个方面入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一江清水送下游,南平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实现一至五级700条河流(含小溪流)全覆盖。“一河一档一策”,对流域污染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建立健全巡查检查制度,严格落实区、镇、村干部的日常监管责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养殖行为;农业、环保部门每季度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回头看”,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探索建立生猪养殖信息联网、在线监控等实时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规模养殖企业环保诚信评价体系。结合开展“四比六促”、大督查活动,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责任人,坚决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以强有力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一环,通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不断改善提升水环境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南平市环保局局长林水财说。
南平还创新提出“水美城市”建设,各县(市、区)相继推出“水美城市”建设项目。据了解,全市首批策划的12个“水美城市”水利综合项目,估算总投资达288亿元。休闲慢道、生态景观,沿河两岸边正在“蝶变”。一项项政策的出台、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次次创新的探索、生动的实践,只为守护水常清、治理有长效。
据今年5月份监测数据显示,南平市境内3条主要河流27个水质评价断面总体水质状况优,I~Ⅲ类水质比例100%;123个小流域监测断面无一个是劣V类水体;Ⅱ类及以上水质断面比2016年度普查数增加37个。
守“绿水青山”赢“金山银山”
告别污染,能否迎来富美天地?
六月的乡村,生机盎然。延平区太平镇曾厝村境内的南坪溪畔,偌大的山坳里布满一大片如云海一般的大棚。村干部说,这是生猪退养户曾禹銮、曾禹尧领头创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栽培大棚。
养殖大户曾禹銮、曾禹尧当了十几年“猪倌”。去年3月,他们全部拆除猪场,拿到补偿费,可往后靠什么生活,他们曾一度迷茫。在区、镇、村各级干部的引导、帮扶下,去年7月他们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原来猪场上建设工厂化大棚,并组织退养户108人从事食用菌栽培。对于未来,他们信心满满。
夏道镇吴丹村全村农户曾经九成以上以养猪为主业。去年退养后,该村年轻人在转产转业关头,敢想敢闯敢干。郑君健、吴万土等3户年轻退养户瞄准小龙虾养殖,投资350万元成立辉腾农业有限公司,走生态立体养殖路子。去年7月,公司利用原有猪场清退出来的场地,开挖一口鱼塘养鱼净化水质,同时租赁周边农户40亩山垄田放养小龙虾。
“小龙虾生长周期两个月。去年10月进的种苗,第一批已长大,今年3月初开始上市,销路不愁,价格也不错。”郑君健开心地说,当初也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去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培训班后,边学边干,没想到成功了。
炉下镇田头村的退养户陈人礼,在猪栏拆除后迅速承包了村里荒废已久的130余亩的鱼塘,成立家庭农场,通过技术员的指导,养起淡水鱼。如今,他养的鱼直供餐馆,供不应求。
据统计,去年,延平区举办15期退养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班,转产转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1655人;新成立合作社20个,新建家庭农场6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现代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延平绿色产业的主力军。截至今年5月,南平5722户退养户转产转业,已完成5224户,占总量的91.3%。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对南平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延平区畜禽养殖退养户转产转业情况作出重要批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南平市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疏堵结合、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希望你们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持久用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留住美丽乡愁,大禹治水的南平模式成为福建打好治污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转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