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6月25日 星期一

保护发展并重 写好长江大保护“答卷”

全国首个地级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诞生在泸州

■唐泽文 阮长安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6月25日   第 03 版)

  6月20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一场高规格的评审会正在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志峰,原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四川省政府参事、四川大学教授邓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研究员、副所长谷树忠……国内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泸州的多名官员一起,就《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展开热烈讨论。

  这个《规划》,既是长江经济带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也是全国地级市层面首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

  重保护、促发展 “摸着石头”找新路

  “新、好、难”是谷树忠对规划的整体评价:“全国首个,所以新;立意既紧贴中央精神,又接泸州地气,所以好;没有前车之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难。”

  既然难,泸州为何仍要率先“尝螃蟹”?“这是泸州的战略地位决定的。”泸州市委副书记谭红杰说。泸州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泸州市环保局长王开源说得更为直接:某种意义上讲,泸州的长江水以什么质量出川,就代表着四川向全国交出了怎样的一份长江大保护“答卷”。

  同时,泸州也是长江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川内最大的港口所在地,向东需要承接产业转移,向南需要打通出川通道,发展需求迫切。但在全省领先的经济增速之下,仍存在经济水平并不算高、发展不足的问题。“急需找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子。”泸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毅贤说。

  其实,早在2016年,泸州就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编制了《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如今,泸州已拥有3个国家级“生态名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为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和发展底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泸州市委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编制《规划》,细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耗时一年,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一份紧扣中央、省委要求,紧贴泸州实际的规划最终出炉。

  谋方向、定路径 让城市离绿色更近

  “这份规划,水味、江味、绿味、酒味、川味,五味俱全。”谷树忠如此评价。

  《规划》“坚持一条主线,实施五大任务,推进六大工程”。到2025年,泸州将全面形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充满人文魅力的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生态优先前提下,如何保障产业发展,也是《规划》重点阐明的问题。

  《规划》提出,加快传统产业的清洁化、循环化、生态化提升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优化沿江产业空间布局是泸州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泸州市副市长付小平说。据悉,泸州划定产业沿江布局红线,引导企业有序退出,设计洪水位1000米范围内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治理后仍不达标的依法关闭,确保长江沿线产业布局的绿色化。

  “另一方面,泸州还依托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国家高新区等,引导企业入驻园区,集中监管,并实施污染集中治理,实现沿江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付小平说。

  此外,《规划》还创新性地构建了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从五大方面,提出了26项参考性或约束性指标,既考虑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又兼顾了泸州市实际情况。(转自《四川日报》,有删减)

解读北京城市副中心街区层面规划草案
北京:新机场线唯一跨河段贯通
保护发展并重 写好长江大保护“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