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限塑”10年 白色污染治理仍在路上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6月11日   第 20 版)

  2008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正式实施。10年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不断深入民众生活。

  然而,受到价格因素、新增需求等多方面原因,当下“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喜忧参半,“限塑令”如何破“十年之痒”?

  效果: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然而,其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鉴于此,2007年12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其中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经过近10年的执行,“限塑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人民日报》报道,至2016年,全国商超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长聘教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蒋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散落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制品会对城市景观造成破坏,影响城市风景的整体美感。“限塑令”的提出,首先能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在零废弃联盟政策研究员谢新源看来,“限塑令”的出台一方面将塑料垃圾问题显性化,对于广大公众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另一方面,把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上升为国家意志。

  “我们之前做那种超市用的‘背心’塑料袋,后来由于国家‘限塑令’的颁布而停产。快递袋是从去年开始生产,做了不到1亿条。今年预计年产4亿条。”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装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如是告诉记者。

  隐忧:快递外卖消耗成增量

  虽然“限塑令”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绩,但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表示没有感受到塑料垃圾废弃和污染物的减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记者走访北京市多家大型超市后发现,虽然使用塑料袋需要收取一定费用,但选择付费的消费者数量不在少数。

  “一个塑料袋不到5角钱,价格可以接受。”北京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在购物过程中,她有六成以上的频次会重新购买塑料袋。

  成本低廉是导致“限塑令”难以全面推行的一大重要原因。数据显示,10年前,我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一数字跃升到36396元。但是,塑料袋的价格却与10年前持平。

  随着快递和外卖的兴起,更刺激了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据测算,2017年全国快递消耗塑料袋约150亿个,而国内3大外卖平台每年至少消耗3亿个塑料餐盒,数字加起来远超每年节约下来的塑料购物袋。

  值得注意的是,塑料袋的有偿使用还为不少商家带来了利润。记者查阅电商购物平台后发现,多数塑料袋的批发价格每个仅为几分钱,外卖盒的成本也不到1元,均低于商家收取的费用。这意味着,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商家减少使用塑料袋动力不足。

  消费端抑制效果不突出,回收端情况又如何?

  “塑料袋过薄,无法回收,而且回收成本高。没有再利用价值。由于没有政策约束,还不如用新的,这也是再生资源的困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曲睿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限塑令”是通知,不是法规,仅对产业起引导、对回收再利用起扶持作用。

  分析起“限塑令”遭遇尴尬的原因,蒋建国表示要从生产层面、流通层面两方面考虑。

  “‘限塑令’出台后,一些正规的、大型的塑料袋生产企业被迫面临转型或破产,但目前的监管体制对偏远地区的小工厂和小作坊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部分企业导致的环境污染往往更加严重。”蒋建国表示,尽管对正规超市的监督管理相对成功,但对市场中大量存在的摊贩、走街串巷的小贩等散、小、杂的非正规渠道,相关政府部门依然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蒋建国指出,由于原料和技术原因导致环保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替代价格低廉的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同时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像快递和外卖行业等都很难整体实现禁塑,使得目前许多行业即使想走环保路但也是有心无力。

  专家:从前端入手 生物可降解是新趋势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表示,正在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分领域、分品类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

  同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根据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的要求,对快递包装减量提出了新要求。

  种种迹象都表明,“限塑令”将迎来加码落实的新时期。

  “限塑令作为调整塑料袋生产、销售和使用领域的全国性公共政策,涉及多个执行部门,需要各行政部门间的协同合作。”蒋建国建议,要对塑料袋实行征税的措施,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加大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同时,构建限塑令实行的激励机制,对生产环保塑料袋的企业给予补贴,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曲睿晶呼吁,当前阶段可以用生物塑料替代。这样一来,即便到了末端处置,不论是填埋或者焚烧,都不产生污染气体,能减碳60%-80%。

  “传统塑料袋需要200年降解,而生物降解塑料快递包装袋,采用堆肥方式半年可实现90%以上降解。不过,推广生物降解塑料的成本是普通包装袋的两倍以上,且目前产能远远达不到需求量,此后或将以批量试行的办法进行推动。”

  曲睿晶还建议,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来讲,生产者作为获利者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按照国家标准,最好有自己的回收处理产业链,形成一个循环利用的闭环。

  “我们希望下一个10年的‘限塑令’不能仅着眼于塑料袋,而应变成针对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一揽子政策,同时也要避免紧靠所谓的‘可降解塑料’作为解决方案,政府民间也可多摸索出类似菜篮子利用可重复使用提携方式进行减塑的行动方案,这样才能使得塑料垃圾减量目标真正实现。”谢新源说。

  他山之石

  德国 

  建立塑料回收利用体系

  德国建立了完善的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可使99%用过的塑料袋得以回收利用。

  德国塑料包装与薄膜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德国的塑料袋回收体系,可确保塑料手提袋经过分拣进行机械再生和能源回收,不会滞留于环境中。

  2012年德国使用了60亿个塑料手提袋,相当于8.6万吨的消费总量,人均每年消费76个手提袋。德国包装市场调研协会相关负责人报告称,欧洲每年的人均塑料袋消费量是198个,德国塑料袋消费量不及该数量的一半。

  爱尔兰 

  征收塑料袋环境税

  为遏止塑料购物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爱尔兰政府从2002年开始征收塑料购物袋环境税,所收资金全部交由新成立的环保基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征税前,爱尔兰购物者每年约使用12亿个塑料袋。2002年开始征税后,爱尔兰政府5年内征得9868万美元税款,购物塑料袋使用减少了95%,人均年消费量21个,收税前则为328个。

  韩国 

  旧购物袋换新袋

  从1999年2月起,韩国政府开始实行《节约资源与促进资源再利用法》,不管在商场购买多么昂贵的东西,商场都不会赠送购物袋,如果客人没有自备袋子,就要花100韩元购买纸袋或塑料袋。商店会原价收回这些袋子,顾客也可以拿用过的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自1999年实行购物袋收费制后,韩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了60%。

  孟加拉国 

  违规者将被判刑

  孟加拉国从2002年3月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在实施这项禁令以前,首都达卡的950万人每天要消耗1000万只塑料袋。禁令颁布后,全国315家生产塑料袋工厂全部关门,塑料袋用量减少了90%。在孟加拉国,违反法律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处最高10年刑,发放塑料袋者则可被判处6个月监禁。

  英国 

  “无塑运动”早已兴起

  英国是欧洲诸国中最早禁止使用塑料袋的国家之一,2007年1月,伦敦33个区级政府联合通过一项法案,提议禁止商店向购物者免费提供塑料袋,如果有消费者确实需要,须交纳15便士税费。此法案目的是鼓励商家和顾客使用环保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来源。自这项法案提出后,“无塑运动”在英国渐渐兴起。伦敦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禁用塑料袋的大城市。

“限塑”10年 白色污染治理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