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6月04日 星期一

规划引领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中国城市报记者 乔妙妙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6月04日   第 14 版)

  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但部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质量不高仍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成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城市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转型?在近日举办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上,与会专家纷纷为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出招。

  乡镇建设元素再激活

  乡镇是城镇化最重要的实施单元,是落实相关政策关键一环。据记者了解,我国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城市劳动力越来越少、承载力弱,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短板。

  “现在县城年轻人很少,公司招工都是难题。”一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无奈之下,公司只能聘用年余50岁的工人,但这些人往往待不了几天就辞职。

  清华大学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向记者指出,城镇化最关键的是“人”。目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空心化,农村人口减少,阻碍了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展开。尹稚表示,两者都是对乡镇建设元素的再激活。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城市和乡村之间有人口、资本、资源的通道。“人才匮乏导致乡村衰败。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让城市的人才有机会回到乡村,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村也出现功能多样化的分化。

  尹稚表示,相关部门要探讨真正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而不是鼓励城市资本掠夺性介入乡村振兴。

  创新规划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九龙治水”,政出多门,也是阻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尹稚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块地有八个部门管理,每个部门都是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出发,谋划管理区域。如此,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

  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至关重要的环节。

  对此,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袁昕也表示,对国土资源统筹和调配,传统规划部门能力有限。而且,粗放低效的城市管理,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管理和决策问题。

  面对目前城镇化管理普遍存在的数据分散、管控被动、决策随意、治理片面、管理粗放等问题,在具体操作层面,该如何践行高质量城镇化呢?

  袁昕表示,新时期发展需要建构相对均衡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城市格局,规范和引导资本行为,倡导资源合理利用和平衡发展。

  “我国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经济活动频繁,如何协调好各方利益诉求,需要国家从规划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表示,缩小我国城乡间差异,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将发挥重要作用。

  唐凯认为,城镇化必须有新的管理依据和管理体制,编制办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推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曾经,我国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没能很好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导致城镇的发展缺乏绿色底蕴,降低了城镇化的质量,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当前,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共识。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以及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框架。

  “我国国土资源使用的落脚点要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林坚指出,我国城镇化不能只关注耕地,山、水、林、田、湖和草都得考虑。

  据了解,海南、福建厦门、广西贺州等省市在城镇化规划中,将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两线合一,在形成“一张蓝图”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统筹协调。

  对此,林坚表示,城镇化要充分考虑保护和开发,规划既要有刚性又要有弹性。新型城镇化不是农民上楼,也不是放弃耕地。

  尹稚也认为,高质量的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国土均衡、城乡融合。但同时,城镇化中应意识到宜村则村,宜镇则镇,宜城则城,城乡不能用统一模式建设。

规划引领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资讯
阳江、茂名、湛江将融入珠三角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