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4月30日 星期一

品质社区怎么建,全由群众说了算

成都全面实施健康细胞工程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郭禹辰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4月30日   第 20 版)

  共和路社区每周五党员义工日为居民做血压血糖检测

  共和路社区全民阅读活动

  平岗社区科学武装义诊活动

  平岗社区老年人艾灸理疗活动

  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省成都市,在率先摘得全国卫生城市的殊荣后,又进入了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行列。在成都市卫计委爱卫处处长李志春看来,成都的入围是一种必然,区别于其他的健康城市,“我们优先从健康细胞做起。”

  日前,记者跟随全国爱卫办健康社区建设规范适用性调研组,来到成都一探究竟。

  医疗资源下沉为“分级诊疗”保驾

  城市的健康首先离不开市民的健康,作为建设健康城市的核心举措,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是提升城市健康医疗水平的关键一步。健康社区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细胞模块,如何让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成为医疗卫生服务这个“小处方”的掣肘。

  “曾经看病需要早早的去医院排队,即便是在二级医院也需要等待不少时间。” 正带着1岁多女儿在高新区一家社区医院接种疫苗的王女士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医疗”体系的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手机上安装了“健康成都”后,孩子接种流程方便了许多。

  王女士介绍:“我不仅可以通过APP了解疫苗知识及儿保常识,更重要的是,省去了以前‘老大难’的排队取号流程。我在APP上预约的今天8点半到9点半之间接种,来了输入预约编码,直接就可以预检接种了,很方便,也很节约时间。”

  享受到王女士同样体验的人并不在少数。如今,在成都高新区,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健康成都”APP预约挂号并在社区医院就诊治疗。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探索建立起多种模式并存的医联体构架,陆续与城市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优质民营医疗机构合作。截至目前,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

  以著名的华西医院为例,随着“华西妇儿联盟”落户成都高新区,作为“华西妇儿联盟”课题项目在全国的首个试点区,成都高新区在实践儿科分级诊疗可行性实施方案以及各地分级诊疗工作落地和科研探索方面,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除此之外,华西医院还将组建专家团队,对成都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关工作开展的技术支撑。

  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日趋完善,实现了居民与预约专家的视频交流沟通。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引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到2020年把成都高新区建设成为“优质医疗聚集区”“特色医疗发展区”“基层医疗示范区”,为“健康成都”建设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老人既要有所养也要有所乐

  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社区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成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人口的20%-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李志春看来,如何能让老人安度晚年是城市健康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我们自己建立的养老院、居家养老体系,实际上解决不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成都很多老旧小区没有一家有规模的医院,更没有养老院,居民就医养老极不方便。因此,“更多地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来发展医养产业,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李志春说。

  作为“智慧养老示范基地”的武侯区,在探索养老问题上开辟出了自己的路子。据区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武侯投资570万元引入专业公司打造“颐居通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老年人只需拨打电话12349或者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网上就医或者预约家政服务,遭遇意外情况时还可以一键获得紧急救助。

  位于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片区的华泰医院,也属于当地的民生工程。相较于大多数养老机构只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缺乏专业医疗救助能力和医疗服务,华泰医院在针对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据介绍,这里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200多平方米休息、活动、交流的场所,还有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的高端家庭式病房。

  华泰医院负责人李良成介绍:“有了‘医养结合型’医院,今后老人可以在此享受到无缝对接的‘医养结合型’全方位服务,在养老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到专家巡诊、专业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医疗服务,以及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精神层面的服务,力争让老人住得起、住得好。”

  老人不仅要有所养,更要有所乐,让老年生活不单调成为武侯区新一轮的工作重点。

  “社区现在的养老设施越来越好啦,最近还新建了图书馆,空闲的时候大家都会来这里看书,学习更多的书本知识。”今年82岁的杨大爷是成都市武侯区的一名退休教师,平时就爱读书看报的他成为了新建图书馆里的常客。杨大爷告诉记者,除了读书,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带着老党员一起学习分享健康理念,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何丰富退休之后的生活,是不少老年人关心的话题。除了像杨大爷这样喜欢读书看报的群体外,武侯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还为社区老人提供了不少兴趣爱好培训班和健身医疗知识普及班。

  “现在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不仅仅是医疗那么简单了,唱歌、跳舞、蜀绣、家用电器维修、太极拳、理发、咨询律师等项目服务活动,只要是老百姓想到的,就会有相应的便民服务。这让我们老年人既有所养也有所乐喽。”杨大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健康细胞工程”独具成都特色

  健康城市的建设远没有灭蚊子、搞卫生那么简单,城市由一个个社区、街道组成,在李志春看来,“一个城市的健康社区多了,街道就是健康街道;健康街道多了,健康区就成了;每个区都是健康区,那健康城市就建成了。”

  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成都市把强化农村家庭的主体责任,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治理的首要突破口。2013年7月,都江堰市柳街镇作为第一个试点,通过向群众反复宣传卫生、健康、发展的理念,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成立院落自治管理委员会,每月评选“清洁之家”,群众很快由起初的不情愿转变为自愿拿起扫把,形成了家家参与整治、人人维护环境的良好局面。

  从前的乡村“脏乱差”被如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面貌所替代,农家院落和周边树林、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让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此外,通过广泛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爱国卫生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养成了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参与支持狂犬病等重点疾病监测防控工作,传染病逐年下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乡村健康教育、免费义诊等不再是政府一头热。

  除了乡村风貌的改善,市区的社区风貌也在“健康细胞工程”的建设下有了可喜的改变。

  武侯区晋阳社区所辖的晋平街,曾是典型的背街小巷,违章搭建多,环境脏乱差,居民意见大。武侯区副区长潘虹告诉记者:“优化健康环境和城市生态,大力实施‘三治一增’,打造宜居城市是目前全区发展的重点。”

  为此,晋阳街道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大力推进“两拆一增”专项整治,共拆除违法建设9处、280平方米,拆除围墙420米,植绿350平方米,使街道靓了起来、居民乐了起来。

  家住晋平街的张婆婆回忆道:“以前这里乱得很,现在简直大变样。街道变得敞亮、整洁、有序,街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有滋味。”

  品质社区怎么建,全由群众说了算。在晋平街“两拆一增”专项整治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广泛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建议,收集掌握居民的需求意向21条,对占用公共绿地违建、公共服务设施围墙等难点问题,发挥院落居民骨干的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做工作,利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把违章搭建全部拆除,为顺利推进“两拆一增”专项整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武侯区将深化惠民服务,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范社区健康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实施“健康直通车”进地铁、进市场、进养老院、进校园、进社区、走进护工群体项目,强化特殊群体保障。

  与此同时,武侯区还将以社区为重点,加大对健身设施的配套建设力度,促进全民健身的生活化、社会化、常态化发展。全面实施健康社会“细胞”工程,打造“健康微环境”,弘扬健康文化。

成都全面实施健康细胞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