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前进

中国科协打造新时代创新先锋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延豪

■叶中华 苏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3月19日   第 04 版)

  中国科协将充分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讨科协组织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为更多领域并跑、领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创业热土。

  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引领、组织和推动作用,以及在科技扶贫方面将有何新作为?就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近期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徐延豪。

  为科技创新搭台唱戏

  中国城市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中国科协在此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徐延豪:科协充分发挥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作用,积极探索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路径举措。

  一是着力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基础作用。以会展赛模式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等高水平系列品牌国际会议,促进科技创新与融合,提升我国行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是着力探索科技融入经济新模式,打通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通道。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组织全国学会带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需求实施协同创新,建立一批学会企业联合体和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三是加强智库体系建设,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 比如,提交雄安新区国际化科教新城和创新特区建设调研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第三方评估,部分评估意见纳入国家政策。

  四是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常态化,学会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30个全国学会开展了47个“承能”示范项目,18个全国学会承担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学会已经连续承担化学、数理、地学、生物和医学等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

  五是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科技助力边疆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科协系统共组织动员2.67万名科技专家、1590个科技组织参与科技扶贫,助力各地51.2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与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等共同实施援疆援藏科技增效工程,深化科技人才合作机制,拓宽科普援疆援藏的渠道和平台,提高当地造血能力。

  中国城市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引领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充分释放人才红利,那么,中国科协在培养、举荐和引进如此高标准科技人才方面有何新举措?

  徐延豪:中国科协将充分发挥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讨科协组织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凝心聚力,强化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 今年,中国科协将着力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交大西迁”精神等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崇高精神为基础,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使中国科学家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行动,完善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机制,委托部分全国学会每年遴选300—400名有潜质、基础好的青年科技人员,提供定制化培养。启动建设全球科技人才地理信息系统,联合有关部委、依托全国学会科学设计服务产品和业务流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充分发挥同行评价的基础作用,做好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推动院士制度改革。实施科协奖励提升行动,重点打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品牌奖项,推动科技社团奖项和政府奖项的有效衔接,帮助更多科技工作者从同行认可走向政府认可和社会认可,乃至国际认可。

  三是履行好引才聚才用才的重要职能。加强海外科协组织建设,积极探索面向大中华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华人科技工作者发展区域性科技组织,深入实施“海智计划”,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形成广聚天下英才的网络体系。

  四是助力科技外交,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配合“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国际合作,实施科技人文交流项目,开展科学家高层对话,支持我国优秀科学家进入关键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推动成立以我为主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举荐我国优秀科学家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夯实共商共建共促的国际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基础,扩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扎实推进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组建专业工程能力建设联盟并开展试点,让更多中国工程师走上世界舞台,展示中国风范。

  促进科技经济有效转化

  中国城市报:如何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一直以来是横亘在科技和经济领域之间的老问题。科协将进行怎样的工作规划和部署?

  徐延豪:围绕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重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大消费产业、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新动能,打造绿色开源共享平台,以“一省一案”方式持续开展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健全完善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对接服务机制和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提出学术团体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帮助科技工作者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中国城市报: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必将促进我国新旧动能在社会各领域的升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继续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对此,中国科协将有何新作为?

  徐延豪: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我们提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保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同时,还将大力推进“智慧科协”建设,积极运用云计算、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汇聚智库、学术、科普大数据,激活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信息节点和分享功能,提高网上组织、网上服务效能。动员100余个全国学会,重点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振兴乡村再立新功

  中国城市报:中国科协九届四次全委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创建科普小镇。在推动科普资源向乡村倾斜方面,2018年科协将有何新举措?

  徐延豪:面对乡村振兴这个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中国科协将按照“1-9-6-1”的工作思路和格局系统推进,具体有以下三项举措:

  一是整合强化全国科普日、“科普文化进万家”、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各类科普活动和资源,深入推进“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利用农村现有场所建设完善科普中国乡村e站。

  二是进一步加强三农科普资源建设,着重支持三农类优秀科普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科普惠农系列出版物;集中力量编印村镇干部科学素质读本,加强科学素质教育。

  三是利用科普中国的信息化平台,契合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的发展趋势,以农业生产、医疗健康、环境保护等与农民切身相关的热点为主题,打造科普中国网乡村振兴频道和科普信息化相关产品,打通农村科学传播“最后一公里”。

  中国城市报:扶贫作为在乡村振兴计划中不可回避的要义之一,如何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

  徐延豪:科协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一是继续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力度,加强科普基础设施配置,实现流动科普服务全覆盖。

  二是深入开展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在贫困地区的落地应用。

  三是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扶贫行动,加大对贫困地区同质化产业发展的对口帮扶。

中国科协打造新时代创新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