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2月05日 星期一

德州拥抱高铁时代

全面启动东部新区建设 破解中小城市“虹吸效应”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2月05日   第 24 版)

  图为东华大学教授覃小红(右)在仁和纺织查看试验样机生产的产品,每周她乘高铁来德州,指导企业科研攻关。

  图为高铁德州东站,一位乘客抬头察看自己的车次信息。

  日前,山东省德州市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启动东部城区建设,并将其称为“德州的百年大计”,要以“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为目标,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前瞻性规划新区功能。东部城区是市区向高铁德州东站的延伸,以高铁站为中心向东西辐射。目前高铁站距德州市区16公里,建成后将与市区连成一片。这是德州市借助高铁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德州是山东省北部一个并不发达的农业大市。在经济学上,“虹吸效应”是很多像德州这样的中小城市忌惮高铁的重要原因,因为一旦空间距离被“缩短”,中小城市的人财物向中心城市聚集的趋势会更加不可遏抑。为何德州反而主动把高铁作为重心发展呢?德州是怎么克服“虹吸效应”的?中国城市报记者近日亲赴德州探访究竟。

  高铁带来了便利,带走了人流

  韩凤荣是德州市的土著居民,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经历了出租车的风光时代,也经受着当下叫车软件的冲击之苦。像很多的哥一样,他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德州开通高铁之后,他是第一批去高铁站“趴活”的师傅之一,把“高铁经”摸得门儿清。

  韩凤荣不知道什么是虹吸效应,但这不妨碍他由此受益。“德州每天接收的乘客量变化不大。但这里有个小规律:每周五下午从四点半开始,高铁站有个返程小高峰,一直持续到晚上11:30到站的‘德州号’,很多德州人坐这趟车回来。”韩凤荣告诉记者,相应地,周日下午也有一个出门小高峰。如果能碰上一个去县里的客人,那当天的收益就很不错了。

  在韩凤荣所说的乘客中,就有罗贤卿,他可能是德州最早的一批“双城受益人”。他曾是德州一名公务员,2011年通过遴选进入山东省委办公厅工作,每周日晚或周一早上坐高铁去济南,周五晚上乘高铁回德州,全程不过27分钟。如今,像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从北京回来的人,占了大多数。”韩凤荣说,“70分钟到德州,太方便了。”

  根据高铁德州东站的统计,截至目前,该站发送旅客数达到了1303.38万人次。可以说,仅仅在人才的流动上,德州就明显地感受到了虹吸效应。

  柔性引才破解虹吸效应

  事实上,在高铁开通之前,德州市就组织了调研组赴武广高铁沿线城市调研高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如何克服虹吸效应。

  全市很快形成共识,高铁时代要大大促进招才引智。他们的考虑是:虹吸效应会加速德州人财物的向外流出,但高铁本身的快速便捷,也有利于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特别是京津济等大城市“知识外溢”,为德州吸引中高端人才开展科研合作、创业投资,柔性引进适需人才,构筑区域人才和创新高地提供了难得机遇。2015年,德州又提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人才支撑计划,俗称人才政策“黄金三十条”。德州市政府每年拿出财政资金一亿元,对企业人才引进进行现金奖励。

  座落于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公司副总经理乔吉春对记者说,公司与北京工业大学栗卓新教授合作新产品的研发及科技攻关已经四年了,开发的新产品不锈钢药芯焊丝、船用药芯爆焊丝深受市场欢迎。“栗教授利用周末、节假日乘高铁往返北京德州,非常方便。如果没有高铁,想请到栗教授就比较困难了。目前公司合作的专家,甚至还有上海的。”乔吉春说。

  不仅是中心城区,德州各县市区企业也受益匪浅。夏津县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年生产各种新型、高端特种纤维纱线16000吨,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企业与东华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成立“院士工作站”,开展多种国际、国内高端纤维纱线产品研发。同时引进“长江学者”覃小红、“泰山学者”夏延致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端山向记者介绍,专家们乘高铁到德州或济南,公司再派车接到夏津,“非常方便,覃教授他们有时候一个月来三四次,如果没有高铁,那就麻烦多了。”

  根据德州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州市着力打造“1小时人才圈”,柔性引进两院院士61人,千人计划70人,一大批人才来往于高校院所与德州企业之间,兼职开展技术服务。

  德州向高铁靠拢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德州市在政府层面从未停止拥抱高铁的行动。

  2009年初,以京沪高铁建站为契机,德州市规划启动高铁新区。2012年3月,与济南城建集团签约高铁新区基础设施BT合作项目,修扩建高铁新区内的东风东路、天衢东路、东方红东路等55公里城市主干道。同时对慢车道、人行道进行配套完善,配套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和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到2015年,德州77公里大外环拉开框架,高铁新区“六纵五横”建设完成。

  这些工程的实施,使得德州迅速拉起了未来发展的框架。记者驱车从德州市区往高铁走,会明显感受到道路的“三级跳”。从市区跨过岔河到经济技术开发区,马路不再拥挤,基本告别堵车现象;从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过减河到高铁片区,马路宽阔到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高铁新区范围内迅速推进大社区建设,村庄变成社区,农民实现向市民的转变,既提高了城镇化率,又为德州未来的发展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8年1月7日,德州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启动东部城区建设。要求率先启动德州创新谷、德州国际会展中心、东部医疗中心、养老城、太阳能德州小镇等一批基础性、支撑性项目。

  德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孙兵向记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征求意见的时候,我们提出,借助高铁之便,德州旅游要及早开展全域旅游的创建工作,尤其是在东部新区的城市标识设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

  德州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庞云冲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在2018年启动的德州市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筹备工作中,东部新区的规划是重点内容。“经过几年的准备,东部新区的基础已经完全打好,未来,德州将进入发展的爆发期。”

德州拥抱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