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1月29日 星期一

社会期待更多的“暖创造”

■单兆伟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1月29日   第 02 版)

  近日,两条和医院有关的消息在网络中传开,在引来无数人点赞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抬头看看窗外,感受这“冷冰冰”的季节里那沁人心扉的阵阵暖流。

  从1月3日起,为了应对极寒天气,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设置“关爱病房”,协助救助站收治流浪乞讨人员,医护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主动捐出衣物,治愈并温暖着流浪人员。

  在江西省南昌市一肿瘤医院旁,一对夫妻为方便癌症患者家属吃上可口的饭菜,设立了“共享厨房”,在这里炒菜的几乎都是癌症患者家属,多的时候一天两三百人。

  “关爱病房”和“共享厨房”,一个在医院里,一个在医院外;一个是救助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一个是为了帮助那些“延缓生命”的人们;一个来自公共机构,一个来自普通群众。在这极寒天气里,它们作为新生的事物,都属于“暖创造”,社会对此充满了更多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就是重要的体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呼唤更多担当。

  看似简单的“关爱病房”,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合肥市民政部门在全市开展路面巡查,重点关注在桥洞、涵洞里蜗居的流浪乞讨人员夜晚安全;医院在住院部五楼紧急开放有10张床位的“关爱病房”;救助站不仅承担流浪人员的医疗费,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以及合肥市民纷纷捐赠衣物等生活物品;救助站为两名符合出院指征的患者联系亲人,并帮他们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关爱病房”,用行动诠释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的内涵,让“弱有所扶”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在冬日严寒中注入了强大的暖流。

  看似简单的“共享厨房”,背后凝聚着万佐成和熊根香夫妇的执着坚守。对每一个癌症患者家属来说,“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抗癌故事”。家属和癌症患者,面临的都是生离死别,而现实能追求的只能是延缓生命。“共享厨房”满足了患者对饮食的特殊要求,应该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款“私人定制”。万佐成和熊根香夫妇十多年的坚守,让那些对生命充满渴望而又不得不对现实感到无奈的人们,获得了来自城市的温度和人情的温暖。

  城市需要“关爱病房”,医院旁需要更多的“共享厨房”。目前,合肥“关爱病房”的病床已增加至40张,但这毕竟有限。万佐成和熊根香夫妇的“365天一天不差,有一天做一天”,也只能温暖一个区域。“关爱病房”虽然来自公共机构,个人却也能尽自己绵薄之力,在发现需要帮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后,你的一个救助电话、一个热包子,都是在为这“暖创造”添柴加火。南昌万佐成和熊根香夫妇的“共享厨房”让病人家属感觉跟家里一样,创造了一条社会需要、群众欢迎的好路子,公共机构也应该在这条路上有所作为。

  天气越冷,温暖越显得珍贵;困难越大,帮扶越显得有力。“雪中送炭”,救的不仅是心,有时候甚至是生命。“暖创造”,不止流浪乞讨人员需要,不止癌症患者需要;“暖创造”,不止在医院里需要,不止在医院旁需要,社会期待更多的“暖创造”。(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处长)

城市管理须以民生为核心
特色小镇:特色是命脉、差异化是要点
社会期待更多的“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