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

让我们陪孩子一起阅读

■中国城市报 王诗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1月15日   第 12 版)

  1月12日下午,11岁的蔡亦青,在2018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了她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逃离数学岛》的新书发布会。

  从出版第一本书开始,蔡亦青就被光荣地称为“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她百分之一的天分,更依靠她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在发布会上,本报记者采访到了蔡亦青和她的爸爸,听他们讲述这位天才小作家的励志故事,也希望给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们带来学习和教育上的启迪。

  父母陪伴阅读打开文学大门

  6岁开始创作,9岁时出版《一盒巧克力》,10岁出版《奇怪的暑假》,11岁出版《逃离数学岛》,蔡亦青已经出版了“巧克力系列”三部长篇小说。主人公都是智慧的怪怪、顽皮的奇奇、神勇的瓶盖花种子,三部作品里的人物虽然一脉相承,可是时空、背景、故事却大不相同。

  蔡亦青对阅读的兴趣始于蔡爸爸。在青青小时候,蔡爸爸每天给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在读绘画书时,他不只是让小亦青听,而是用手指着书上的字,让小亦青看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给她听。

  “那时的青青大概是两岁到三岁,她感兴趣的故事,往往要讲很多遍,就这样,讲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自己拿着一本《渔夫和金鱼》的绘本在念。”

  三岁的孩子自己能读故事书!蔡爸爸觉得难以置信,他又找来了《白雪公主》的绘本让蔡亦青读,结果小姑娘用吐字都不是很清晰的发音,完整地把故事读了出来。“原来,孩子的识字量在累积一段时间后,会呈现爆发式增长,一本简单的绘本书上的字,她居然能认识了。”蔡爸爸说。

  慢慢地,蔡亦青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就像长出了语言的翅膀,任意翱翔在阅读的天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阅读的启蒙也正是父母需要担负起的职责。广泛的阅读为小亦青打牢了创作的基础,正是家长的启发,为小亦青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

  生动的辅导让孩子学得轻松

  蔡亦青的新书《逃离数学岛》描写的是奇奇、怪怪和瓶盖花种子因误入了神秘的数学岛,被怪物公司派出的各种数学怪拦截追杀。在险象迭生中,是大家齐心协力破解了各种难题,用智慧战胜接踵而来的数学怪,闯过一道道险关,逃离了数学岛。书中的每个数学怪,都对应着一个数学知识点。打败怪物的过程,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灵感,蔡亦青说,“五年级的数学课比起以前要难很多,有时候,在家里写作业时遇到难题,爸爸就会讲一个小故事来引导我解题。爸爸讲的很有趣,我很容易就理解了题的意思。后来,我就想,要是用这种方式写一本书,让那些觉得数学枯燥无味的同学们一边看着惊险的故事,一边又能学会那些数学知识,岂不是很有意思。”

  现在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方法单一枯燥,生硬的讲解方法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会受挫。生动有趣的辅导方法,正是蔡爸爸给予孩子在学习和创作上最好的帮助。

  要让孩子有时间玩儿

  除了陪伴青青学习,蔡爸爸还会经常抽时间陪蔡亦青在家里搭建“蟠星小镇”。“蟠星小镇”是蔡亦青所有童话人物的家,她的巧克力系列、蟠星兔系列、蜗牛系列等长篇小说中众多的卡通人物最后都居住在这里。在现实中,蔡亦青用几年积攒的玩具也逐渐搭起了一个“蟠星小镇”,其中有学校、商场、医院、邮局、公园、广场等,这是一个属于蔡亦青的玩具世界,她没事就在小镇上摆弄她的“人物”,这个玩具小镇的存在给予了蔡亦青创作上的灵感。

  蔡爸爸的教育方法很灵活,蔡亦青从来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苦楚,而是非常轻松愉快地和父亲共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蔡爸爸曾经是位诗人,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蔡亦青,使得蔡亦青从小就接受了文学的熏陶,爸爸的巧妙引导,让蔡亦青喜欢上了创作,从此走上了一条广阔的文学之路。

  11岁的蔡亦青目前是中关村一小的六年级学生,作为一名海淀区重点小学的学生,学习压力可想而知。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她还要坚持创作,当我们问她“既要上学又要写作,会不会觉得很苦?”蔡亦青却“以写作为乐”。“从来没有觉得写作是件很苦的事情,它从没带给我压力,而是给我了很多快乐。在写作的时候,就是我和奇奇、怪怪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所有的历险和好玩儿的事儿,我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

  阅读是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书籍承担的教育力量甚至比父母更加重要。而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正是家里堆积如山的书籍开启了蔡亦青的写作之路。

  从小学一年级时读完了《哈利·波特》全系列,到今天读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来形容蔡亦青的创作之路毫不为过。蔡亦青家里的书籍种类繁多,文学类图书,跟猫咪有关的书,脑筋急转弯、笑话、漫画……蔡爸爸告诉我们,蔡亦青的书越买越多,大多都是她自己买的,他不会限制青青读什么类型的书。“每天孩子心情不同,会看不同的书,我们不强迫孩子读某一种书,只要内容健康就行。”买来的书也不会要求她马上去读,只是平时会做一些书中内容的暗示,让孩子自己主动去阅读。

  很多家长很早就给孩子看一些世界名著,对此,蔡爸爸说,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孩子阅读。“不要让孩子看超出年龄段很多的书,那样孩子会难以理解书中的内容,容易失去阅读兴趣。”

  最近,蔡亦青刚看完了美国作家兰道尔·门罗的《What if ?》,那是一本脑洞大开的科普读物。蔡亦青觉得这本书特别有意思,不断地推荐给身边的人。

  去年,两部教育题材的电影席卷全球——《天才少女》和《摔跤吧!爸爸》,两部电影作品理念却完全相反。一部用奇迹告诉我们什么叫天赋,而另外一部则用勤奋告诉我们什么叫生活。孩子存在的天赋也需要后天的培养与努力,家长们如果希望孩子逆袭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就先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做起吧。

让我们陪孩子一起阅读
家庭教育支出如何减负增质?
广西:10万贫困生享受普高免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