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小城镇承载大梦想

上海枫泾描绘新时代小镇蓝图

■袁晓如 静远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1月15日   第 10 版)

  创派众创空间 徐辉/图

  枫泾古镇旅游区泰平桥 顾建平/图

  枫泾工业区康迪新能源电动车间
  张晓平/图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支持资源性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东部地区如上海,面临抢占新产业与科技革命制高点的挑战以及把握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性机遇。然而,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拥堵、大气污染等城市病,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生活质量甚至城市经济的运行效率。特色小(城)镇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某类特色元素的聚集区,可承接城市中心的产业转移,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位于上海西南部,地处沪浙五区(县)十镇(乡)交界,区位优势优越。枫泾镇拥有1500多年历史,是上海市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自唐代以来有历史记载的名人达639人。2014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

  枫泾镇常住人口10万,2010年开始致力于特色小镇的建设摸索,2016年10月成为全国首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之一。

  点发展和全镇域发展协同推进

  “关于特色小镇,很多人都有疑惑,特色小镇和建制镇,或者说,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是什么关系?”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开门见山,直指这个概念模糊的定义。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0月8日发布的《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业创新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浙江省是我国首个发起和实施特色小镇的省份,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以块状经济发展模式为特点,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做法。

  “枫泾镇是特色小镇还是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集聚度之后,应运而生的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功能性平台,而特色小城镇,更多考虑的是,建制镇如何在城镇体系范畴内建设好一个特色小城镇。”张斌说,“枫泾镇作为建制镇,有90多平方公里,不仅要聚焦点上发展,也要重视全镇域发展。”

  “如果把特色小镇划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基于块状经济模式的小镇建设,一种是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就不会让人误解。”张斌认为,“在现实中,把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统称为‘特色小镇’,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对小镇讨论,是颇费口舌的,因为不在同一个意义上解读同一个概念,是容易产生误解的。”

  四大更新理念贯彻旧城改造

  枫泾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是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因此,小镇建设尊重自然资源禀赋,不搞大拆大建、不推倒重建、不贪大求全、不搞互相山寨,强调旧城改造而不是新城建设,并提出四大更新理念,即产业更新、社区更新、古镇更新、乡村更新。

  在枫泾镇12平方公里产业园区内,有400多家企业落户,但企业数量和产出存在“二八”现象。如何盘活这些低效存量资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为了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枫泾镇在七印厂旧厂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搭建长三角路演中心功能平台。

  枫泾镇工业区为总占地18万平方米的每一栋闲置厂房标上编号、功能、位置,首次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200个企业需求方进行路演对接,最终8家企业入驻闲置厂房,有效提高了存量资产的利用率。

  社区更新则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统筹共建。除枫泾中学外,还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枫泾艺术中学,引进枫叶国际教育集团,创建枫叶国际学校,使枫泾镇青少年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同时,金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落户枫泾,三级甲等医院龙华医院在枫泾成立金山分院,满足了枫泾镇人民医疗卫生需求。

  在古镇更新方面,枫泾镇力求保留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依靠居民实现自我管理。

  乡村更新也取得一定成效。将农民的富余房子统一装修、统一租赁,打造成众创空间,而这种众创田园综合体的市场需求已经产生。

  “2017年确定有34个项目在实施,平均每一大更新有8、9个项目。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合理生长,这是特色小城镇必定要走的路。”张斌表示。

  走出一条“众创+古镇”特色发展之路

  “枫泾镇的特色产业是什么?我的看法是,对特色不能钻牛角尖。做好小镇的基本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做好小镇的布局和规划,为人们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让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更美好,这是枫泾特色小镇发展的最终使命。”张斌说。

  目前,枫泾镇在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紧抓契机,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融“科创、文创、农创”为一体,为创业者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科技项目、农业项目、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纷纷落地,枫泾镇走出了一条“众创+古镇”的特色发展之路。

  2015年6月16日,上海临港·枫泾科创小镇举行首场项目路演,6个“互联网+”创业项目获得资深创业导师、投资人现场指导。两年多来,枫泾科创小镇共举办200多场大大小小的活动,有效引导了“产、学、研、创、孵、投”各类资源对接。2016年,科创小镇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

  80后创业者刘瑞斌主要从事电动轮椅控制器生产,2016年9月14日,他的公司入驻枫泾科创小镇。刘瑞斌表示:“科创小镇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帮助注册公司,生态环境优美,所以创业选择了这个小镇。这里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家,倍感幸福。”入驻不到一年,刘瑞斌的公司成功孵化,落地生产。在科创小镇,科技成果得到成功转化的创业者还有不少。

  5万亩良田,枫泾镇拥有金山区最大的农业体量。“农创要做的事情其实是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张斌解释,“通过路演让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供给与农民需求现场对接,避免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问题路演是将农民在农事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打成一个问题包,对问题进行路演,由现场科研人员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定向研发。”

  农创路演坚持两年,共举办了18场,具有产业前景的农业项目在科创小镇的众创平台孵化后,再在枫泾镇47平方公里的农业园区落地生产。

  十二五期间,枫泾镇税收完成101.28亿元,成为金山区首个税收总量突破20亿元的街镇,集聚了500家企业,形成了关键基础部件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与智联网汽车产业等四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随着枫泾镇的不断发展,“众创+古镇”的发展之路,迫切需要更大的创新资源空间。2017年6月28日,枫泾镇长三角路演中心建设动工,预计2018年上半年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将集聚更多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项目在这里路演。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横跨浙江平湖市和上海枫泾镇,是中国第一个跨省市、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区。建成后,将成为促进沪浙两地协调发展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枫泾镇也将成为科技企业集聚之地。

  以人为本 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

  目前,制造业、农产品、创意产业等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使枫泾镇实现了“产城融合”“产人融合”“人城融合”。

  张斌认为:“特色小镇的区域范围较城镇体系背景下的小镇明显缩小,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以主导产业为支撑,在2—3年内有一定数量的投资额度,吸纳一定数量的产业人口导入,是以‘单个主导产业+小镇’的‘+小镇’模式。特色小城镇,是在建制范围内由若干个的块状经济区域组成,是以若干个‘小镇+特色功能区’所组成的‘小镇+’模式。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既有交集又有区别,着力点都在于‘特色’建设,特别是本地特色资源的打造。但特色小城镇首先是小镇的基本建设,如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然后才是特色建设,围绕小镇做文章;而特色小镇首先是特色建设,如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名企名品等,然后才是小镇建设,围绕特色做文章。”

  特色小镇小而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美,但它的功能服务和产业形态不可能小而全,需要与周边城镇联动发展。张斌表示,“特色小城镇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发展而不与周边联动,建设必定不可持续。”

  然而,郊区城镇如何与城市中心功能分工,错位发展?

  张斌指出,“我提出过行政有边界,发展无边界。实现联动发展很重要的八个字是基础共建,功能共享。”枫泾镇和周边城市嘉善县设立了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行了“五个一体化”发展,即:产业一体化,旅游开发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交通网格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张斌说,“各邻近小镇不应该‘像土豆一样堆在一起’而应该像葡萄一样串在一起,有机生长,互相支撑,遥相呼应,各具特色,成为城与乡之间的连接点,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生活和工作在一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人人幸福。特色小镇的建设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才能尽享和谐宜居的城市生活。

  张斌说:“为老百姓着想,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他们的需要,考虑他们的利益,做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中国有6亿农民,特色小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真正意义。”

上海枫泾描绘新时代小镇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