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七部门:

到2035年基本建成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

■中国城市报 张汉娜/整理 《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01月15日   第 03 版)

  中国政府正在尝试推动一个对老年人、残疾人更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用以应对逐渐迫近的老龄化社会。近日,交通部、住建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当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2.3亿人,残疾人8500多万人。然而,目前各类消费场所、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2017年中消协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的《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影响无障碍设施实际功能的发挥。各行业无障碍设施普及率仅有40%,满意度为70分,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缺失较为严重,且地区间、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情况较为突出。

  一些公园、商场虽配套有无障碍设施,但未正常开放使用,或者被占用、堵住;一些城市的盲道被共享单车大面积侵占;火车站的无障碍设施经常损坏,却维护不到位;一些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根本用不上……以上种种乱象让残疾人、老人的出行面临极大的阻力。

  本次《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完善设施布局,加强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中,明确铁路、公路、水路(含港口)、民航、邮政、城市客运等各领域无障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加大建设改造力度。

  此外,为了提高老人、残疾人的出行服务品质,《意见》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在铁路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民用运输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设立优先无障碍购票窗口、专用等候区域和绿色通道。在醒目位置设置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标志,鼓励采取专人全程陪护、预约定制服务、允许亲属接送站等措施,提供服务车、轮椅等便民辅助设备,保障行动不便乘客安全、便捷出行。引导老年人、残疾人合理安排出行计划,鼓励错峰出行,避免客流拥挤对行动不便乘客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根据《意见》,到2020年,交通运输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无障碍出行服务水平、出行服务适老化水平和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无障碍交通设施设备不断满足出行需要,无障碍交通运输服务的“硬设施”和“软服务”持续优化,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到2035年,覆盖全面、无缝衔接、安全舒适的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环境持续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出行需要。

5城集中供应共有产权房
资讯
首都机场公安分局开展“110,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主题宣传活动
到2035年基本建成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