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发布

家庭健康“掌门人”作用日益显著

■中国城市报 李彤彤综合报道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25日   第 14 版)

  12月16日,第二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在京举行。会上,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我国首个利用大数据系统解读的家庭健康状况报告——《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对医疗服务发展水平和居民家庭健康意识行为做出了直观呈现,是行业内第一个利用大数据系统解读我国家庭健康状况的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家庭健康专委会主委奉雯表示,2017年,居民健康关注点逐渐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又从社区转移到家庭,“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的观点成为广大群众最朴素的“健康观”,出现三大喜人的显著变化——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提升。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家庭健康除了居民在线就医需求增长较快外,健康掌门人年轻化,且家庭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职能也日益清晰。

  慢性病向年轻群体蔓延

  从在线就医大数据中提取出的年度疾病情况显示,国人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轻化的趋势值得警惕。

  在线就诊中,慢性病多发科室的患者量达到了总患者量的32.2%,较2013年增加了8.2%。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开始向更年轻的群体蔓延。

  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撰写组负责人郭旭表示,除了某些疾病比如高血压,有确定的家族遗传证据,像心脑血管病、肿瘤这样的慢性病基本都跟生活方式相关。

  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有53.2%的被访者家人患有慢性病,其中13.9%的被访者家庭成员中有多人患有慢性病。

  此外,在物价、收入、住房、职场等巨大的压力之下,饮食、作息不规律,频繁熬夜,精神压力大,已成为一线城市白领群体的生活和工作常态。

  根据微医平台问诊数据统计显示,一线城市白领中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较2013年下降了约0.8岁,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普遍性的“亚健康”状态。

  居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被访者非常明确地表达出了对于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希望获得能够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为81.8%,高于获取健康科普信息的76.4%。

  与此同时,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也深入人心。93%被访者认为“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因素对健康更为重要,而选择“更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治疗方案”的仅为6.8%。

  此外,有约93%的被访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部分,每个家庭成员的自我健康行为和意识会相互影响,所以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健康管理。家庭健康管理意识显著提升。

  作为家庭中主导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成员,“掌门人”为其他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挂号、在线问诊、购买健康险的现象非常突出,其中,57.5%的“掌门人”由女性承担。2017年,家庭健康“掌门人”为家人主动建立健康档案、发起在线就医行为明显多于为自己发起的数量。

  当期,家庭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的任务职能日益清晰。医生通过在线提供可理解、可信赖、可运用的健康宣教已初具规模。

  以全国家庭健康服务平台为例,已有1349 名认证医护人员入驻,症状、疾病、检查、治疗、药品等各类词条总数量超过2万条;有超过4900名医生入驻内容开放平台,提供健康宣教的医生几乎覆盖所有科室,涉及5000多种疾病,科普文章累计发表量在35万以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长金小桃表示,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结合医疗、临床、健康促进等工作,来推动大数据的应用,才是它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从更多方面来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来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家庭健康“掌门人”作用日益显著
安徽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医保试点延长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