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经济”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

■李志青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25日   第 02 版)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提到一个关键词“污染防治攻坚战”,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中可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本质上首先就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个经济可以理解为“经济发展”,而为何作为经济发展问题的污染防治又是“攻坚战”呢?其背后实则关系到“经济”的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效率”,也就是如何更加“经济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最后还可从中延伸出“经济”之于环境保护的第三层含义,那就是污染防治的“经济成本”,在下一阶段,全社会有必要提前做好承担更高“治污经济成本”的各种准备。

  首先,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

  污染防治关系到经济发展,主要的传导路径表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通过改变资源环境与经济要素之间的配比关系,进而改变经济发展的禀赋和路径。很大程度上,绿色发展正是倒逼经济发展实现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扭转资源错配的重要途径。

  当然,污染防治在经济发展上的另一层重要含义在于提高整体社会福利,表现为改善公众的生活生存环境,提高幸福指数,以及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软实力,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侧面,污染防治在经济发展上的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

  其次,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一个“经济效率”问题。

  污染防治攻坚战自身也是一项投入巨大的“系统性工程”,要占用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要讲究本身的经济效率。具体体现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所派生出来的“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从政府的补贴、税收到市场的产业、交易等,规模都在不断壮大。这意味着,我们有必要引入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手段,通过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方式,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效益”,更加高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污染防治攻坚战还是一个“经济成本”问题。

  理论与实践都表明,随着污染防治的不断深入,其边际成本越来越高,而污染防治的效果却不像初期那样明显了。对此,全社会要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到来做好承担更高环保成本和代价的心理和实际准备。在接下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污染防治攻坚战极有可能给部分地区的发展带来一些“阵痛”,还极有可能使得部分群体的利益受损。这些都意味着,在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伟目标之前,污染防治攻坚战注定也是一场持久战。(作者系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进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部须要有区域性中心城市
“经济”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