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京津冀一体化: 当坚持“1+8”共生区域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11日   第 09 版)

  站在新时代的门口,城市规划面临新的使命。

  12月1日,在由天津市城市规划学(协)会、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天津规划论坛上,与会专家皆表示,城市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特征,各地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应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规划改革中落实提高城市管理、治理能力和现代化的要求。

  9月29日,长久以来备受关注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终于揭开面纱。作为新版规划的技术总负责人,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晓冬在发言中分析了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时代使命与转型探索。

  石晓冬指出,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均在国家和首都发展的关键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体现新时代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破解“大城市病”为主要出发点。新总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首都发展的生动实践成果。

  记者注意到,在新版北京城市总规中,规划范围不仅局限于北京城市本身,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也占有重要的比重。

  众所周知,京津冀地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

  不过,随着发展脚步的加快,京津冀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了破解京津冀地区目前面临的尴尬、进一步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规划需发挥引领作用。

  “在京津冀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坚持‘1+8’ 共生区域发展。”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周长林指出,其中“1”指空间;“8”指必须在空间(城市与区域)平台上,实现政府治理、文化建设、社会组织、生态环境、市场经济、科技进步、资源利用、基础设施8个维度的整合建设。

  “在国家发展的新时代的基础上,天津也处于新的历史方位。面对2049,我们为今后的区域、今后的天津、为下一代提供怎样的生活与发展环境,这是天津规划人的责任。”周长林如是向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日论坛上,“水”问题也得到了多位专家的关注。

  不可否认,恶劣的水环境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短板。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投入了诸多资金治理水环境,但有的成效却并不显著。

  天津大学中澳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童银栋指出,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经为水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利帮助,但是在高城镇污水处理率的背景下,未来进一步污染削减空间相对有限,依靠现有处理工艺,未来氮、磷元素进一步削减空间小于15%。

  童银栋建议,亟需建立水质基准,未来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应考虑其在调节水体营养盐中作用,发挥其调节器的功能。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二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刘龙志强调,城市建设在总体规划阶段就应将海绵城市作为专项规划纳入考量体系。海绵城市在前期策划阶段,则要着重考虑以下要点:第一、按流域或按汇水片区进行整体打包,而非按单个项目或没有内在关联的零散项目;第二,按解决问题和达到效果为导向进行项目策划,而非工程导向;第三、合理设定绩效考核标准和付费方式;第四、合理设置招标业绩门槛和评分方式;第五、选择专业的技术和商务全过程咨询团队。

绿色交通发展意见出台
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结果发布
京津冀一体化: 当坚持“1+8”共生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