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2月04日 星期一

住建部 2020年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46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制度

■苏文 李彤彤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2月04日   第 03 版)

  11月30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王蒙徽出席会议并指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事关群众生活,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35年,各城市全面建立垃圾分类制度。

  王蒙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群策群力,用综合的、全局的思维来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加快垃圾分类工作。

  近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开局良好,各省(区、市)积极研究制定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政策。目前,已有46个城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12个城市已有垃圾分类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24个城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建设垃圾分类样板小区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逾100亿吨固废,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面对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有效解决垃圾分类问题显得更加迫切。

  目前,大多城市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程度低,导致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较低,制约了分类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污染控制效果。

  记者日前从广州市城管委获悉,广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范围明年将扩大,计划创建3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小区(社区)。2017年广州全市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社区达832个,创建垃圾分类友好家庭1918890户,创建率达54.98%。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厦门市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今年4月份,我们采取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仅有20个,截至8月底已经达到1391个。”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赵海涛介绍,为了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政策,厦门市制作生活垃圾分类宣导手册50万册、100多万份宣传单入户宣导,鼓励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开展生活垃圾强制精准分类样板小区创建,对深入推进生活垃圾精准分类产生了积极影响。

  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目前来看,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以混合填埋为主的问题,只有部分城市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导致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设施不到位及低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近年来,陕西省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垃圾处理设施124座(其中市、县两级垃圾处理场99座),实现了县级以上城市全覆盖。全省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7%。

  截至目前,厦门市在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已建成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厨余垃圾处理厂,3座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生活垃圾处理示范厂,1座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工业废物处置中心。这些为前期的垃圾分类提供了基础的处理保障,厦门明年还将完成多座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到2019年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

  缓解垃圾处理压力,提高垃圾处理能力,成为各地政府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抓手。

  科技助力垃圾分类处理

  在安徽淮北相山庭院小区,一组智能垃圾箱能主动识别投放其中的垃圾种类。如果居民分类投放正确,会自动通过垃圾箱内识别设备,成功积分;如果投放错误,垃圾箱会报警提醒,不予积分。

  据记者了解,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社区也在探索采取智能化手段,通过移动手机终端及通信网络服务实现“垃圾袋扫码登记”“垃圾开袋检查”“垃圾车智能称重、视频监控”“管理员抽查监督”等。

  为了能进一步实现终端分类,天津市科技企业自主研发出一套以水为介质垃圾分类技术方案——生活垃圾全程水解打捞分类方法,打破源头分类困境。目前已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

  据介绍,装在袋子里的垃圾,通过水下破袋系统,能够把大小垃圾袋进行破碎,借助水的浮力,垃圾变成漂浮、悬浮、沉淀等3种状态,完成基础分类。然后再针对漂浮和悬浮垃圾成分的特点,在水力旋流系统中,通过不同打捞设备系统,分步、分阶段地实现分类结果。通过此种生活垃圾全程水解打捞分类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市民从源头分类垃圾的压力,减轻政府管理的压力,还可有效降低碳排放。

  当前,多地积极尝试利用智能化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广垃圾分类理念,帮助居民进一步处理好生活垃圾,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住建部 2020年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
北京“动批”最后一处市场闭市疏解
多维发力促河长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