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呼和浩特进行“公厕革命”

青城驿站获市民点赞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刘蕾/图文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1月20日   第 14 版)

  图为青城驿站

  今年夏天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街头巷尾,一座座随处可见的“时尚木屋”引起了市民和游客的注意。原来,这是集洗手间、超市、茶吧等各种服务为一体的“青城驿站”。

  据了解,今年呼和浩特市把“公厕革命”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的务实举措。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云光中看来,公厕关系着千家万户,体现了城市文明发展水平,要把公厕建设作为首府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重点。

  如今,这场“公厕革命”,赢得了市民与游客的“点赞”。

  “公厕”大变样

  300多个城市驿站拔地而起

  据了解,曾经呼和浩特市的公共厕所大多是旱厕,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寒冷如冰。而且,市区内只有767个公厕,大街上、小巷里往往几公里内都很难找到一个厕所。人们在路边、树下、拐角处小便的现象屡有发生,公厕问题成为市民和游客投诉的主要问题之一。

  然而,这种现象在记者走访时,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就是设施全面、环境优美、卫生条件好的“青城驿站”。据记者了解,为方便市民生活需求,呼和浩特今年建了300多个这样的“驿站式”公厕。

  随后,本报记者来到位于玉泉区锡林郭勒南路的一处青城驿站。

  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两层小木屋,单从外观看,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是一个公共卫生间。走进小木屋,一层设有洗手间、便利超市、ATM自动柜员机;二楼而是母婴室、茶吧和图书室。各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除了方便还可提供缴费、存取款、喝咖啡、吃茶点、购物、免费无线上网、充电等服务。此外,里面特增设了环卫工人休息室,方便环卫工人饮水、加热食物等。

  这种驿站式的公共卫生间是如何诞生的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晓东。他表示:“呼和浩特进行‘公厕革命’,主要是想扩展公厕的功能,建立一种‘综合体厕所’:如厕要像回家一样,在里面可以喝茶、喝咖啡;环卫工人、走路的人可以打个尖、歇个脚,产妇可以在里面喂奶等等。最后,市政府决定建设、改造一批综合体式厕所,还特意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青城驿站’。”

  “驿站就像咖啡厅般‘高大上’,不仅设施齐全,而且干净卫生,跟以前印象中的公共厕所完全不同。”说起青城驿站,市民杨先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过去,一提要把公厕建在居民区附近,这周围的市民都很反对,但是,这一次建驿站,周边群众都很高兴,也很支持。”李晓东感叹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新建的驿站式公厕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原有的旧厕所也经过了升级改造,达到了新厕所标准。

  在赛罕区新华东街路北、亿丰岛西侧,有一座提标改造后的厕所。

  相关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这里建筑外墙采用铝板材料,安全、节能、环保、耐腐蚀。在硬件上融入除臭系统、水气混合冲洗洁具设施、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男女厕位比例由原来的2:1变为2:3。改造后,休息室扩大了,并配备WIFI、微波炉,增设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管理室,为公厕管理人员、环卫职工,以及老特殊人群提供了方便。

  互联网+厕所 手机可轻松定位

  记者走访时发现,在呼市的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公共卫生间的指示牌。据了解,一些单位的内部厕所也按要求向社会开放。

  “目前,呼和浩特全市一共设置了500多块公共卫生间标识导向牌、920块内部卫生间对外开放标识牌” 呼和浩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四平向记者介绍到。

  不仅如此,市民、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下载“掌上青城APP”,及时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公共卫生间。

  随即,记者体验了一把“掌上青城APP”。打开APP,点击进入公共卫生间页面后,屏幕上会显示出所在位置附近公共卫生间的分布位置图。图标分为绿色、红色、蓝色、灰色四种,绿色代表固定公共卫生间,红色代表可移动公共卫生间,蓝色代表“青城驿站”,灰色代表厕所暂不可用。点击地图上任意一个位置,还会显示出附近的公共卫生间图标。任意点击其中一个公共卫生间图标,还可以进行导航。

  刘四平表示,今年内呼和浩特市将建立3067座公厕。已开工建设青城驿站346座,设置移动公厕372座,完成提标改造、沿街开放公厕1040座。“目前青城驿站已有234座投入使用,通过‘公厕革命’,将实现步行500米距离内就有一座公共卫生间的目标。”

  编后  

  进行公厕革命,除了需要通过加强厕所的软硬件建设,也要加大对厕所文明的宣传与普及等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厕所文明蔚然成风,受到管理者重视,这样才有助于让公众远离不文明如厕行为。于此而言,公厕革命不仅是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

呼和浩特进行“公厕革命”
今年底天津养老机构八成以上实现“医养结合”
多地超额完成厕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