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十大法则”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1月13日   第 23 版)

  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智慧创造和发展进步的标志,城市是人类进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活动的中心,因此,城市发展规律也涉及各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而又彼此耦合的复杂系统。对城市的治理者而言,既要认识到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在中国超大型人口、超大型规模的现实语境中,去探索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逻辑;既要看到城市面临问题的普遍性,又要在中国发展转型的历史阶段中,去认识城镇化进入后半期的显著特点。正是基于长期对城市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零点城市大数据研究院提出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十大法则”。

  1.人本导向法则:需求、行为、价值

  今天,在承认城市作为“物质实体”的同时,我们更想强调,它的主体是城市人(Urbanian)。创造美好的城市生活,不仅物质昌明、摩登繁华,更在于对人本需求的理解与关怀,这不仅将带来新的精细化标准,向政府服务输入新的改革需求,使城市对人的关注由功利短视转入到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方方面面;还驱动着企业以新的创意产品不断更新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人本需求的理解与关怀将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因此,研究城市的发展规律首先应研究人,包括需求特征、时空行为规律和价值公正实现与公平分配。

  2.耦合协同法则:要素、主体、环境

  城市是一个由无数个局部组成并产生整体性“涌现”的复杂巨系统,其运行包含了要素、主体与环境三个重要维度。地理区位、地区气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才条件、工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各个要素子系统之间、政府、企业、公众、NGO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等实现多目标、多层次、多功能、动态的耦合协同,城市才能进入一种协调的发展状态,建设成舒适、方便、优美、宜居、和谐的城市,否则就会出现城市病频发的危险情形。因此,统筹与协调将成为诊断与评估城市运行健康程度的基础。 

  3.动力演替法则:资源、资本、知识

  纵观全球城市发展史,城市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生命体般的进化。城市生命力的维系依赖于发展动力的强弱,因此动力的调整与优化是城市成长与发展的内在核心内容,是城市发展导向标,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市民的健康成长。所以研究城市的前提必然是如何调整与优化城市动力,这就必须把城市动力演替的机制、演替的模式、演替的稳定性机制、演替的途径和方向等分析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从城市东西流变的根源出发,才能精确定位城市目标,优化城市功能及空间结构以提升城市竞争力水平。而这其中一条最为明显的规律来自于那些取得成功的城市,其主导动力的演替轨迹基本都经历了从对资源的依赖索取、再到资本财富的集聚扩展,最后到知识科技的创新驱动的转型。

  4.功能叠加法则:层级、网络、粘性

  一座的城市功能与其形成发展是相伴相生的,逐渐呈现出叠加性发展的趋势。城市的产生首先源起政治功能、贸易功能、军事功能、宗教功能叠加发展的过程,后来城市手工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叠加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工业社会时期,经济功能开始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在工业生产的带动下,城市的商贸中心、交通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消费中心等功能逐渐增强,城市功能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后工业社会时期,城市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变化。而在城市功能从单一功能到多元功能的过程中,同一城市内部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功能表现出影响能级的高低、分工网络的形成、以及对特定功能的吸附粘性等一系列决定城市性质与区域地位的关键特征。

  5.底波约束法则:底线、竞争、可持续

  树立城市是一个生命(City Being)的态度,生存的底线与竞争的高线,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行动区间,不断解决底线与竞争中面临的新问题将为创新提供最大的需求面。“如何守住城市生存底线,如何塑造城市独有特色”将为创新提供最大的需求支撑面,城市将成为最大的创新集成产品。这包括,清洁能源将成为城市能源的主要形式,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将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模式,依靠传感、信息、智能等技术对城市的运行进行智慧调控,知识型服务业成为产业的主要形态等。

  6.植入多样法则:共生、联动、孵化

  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质上的统一性与表征上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虽然今日很多大城市表现出足够的活力,但另一面则是很多中小城市面临萎缩衰落的危机。两者迥然不同的表现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在于城市所具备的多样性。为什么硅谷会成为世界上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因为在它的区域里大学、科技孵化、商业服务、游憩休闲、艺术文化等为功能、居住社区和交通网络等空间要素依据创新生态原理充分融合、互动与共生,从而实现创新涌现的自组织主导、他组织引导的良性循环过程。我们大力推动的双创建设,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就是如何改变过去功能分区造成的功能单一性,通过多样性的植入,营造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共生、联动,并孕育孵化出真正的创新种子。

  7.时空配置法则:位置、密度、可达性

  是否对城市发展拥有良好的时空方位感是优秀决策者、管理者、咨询者最根本的素质。高明的城市规划、管理、运营就是要将人财物等资源、将各类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配置在最合理的位置,并保证合理的密度和良好的可达性,通过对这种空间结构与形态的预见和构思,很大程度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害,提高决策的质量,进而实现各类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类城市功能的合理划分。通过更好的开展产业用地、公共服务设施、枢纽重大基础设施等城市空间布局,以选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引导路径,支撑城市未来的竞争力与可持续性。

  8.触媒突变法则:触媒、裂变、自循环

  “触媒”源于化学中催化剂的概念,目的在不影响化学平衡的情况下,是改变化学反应中的速度,且自身的化学性质与数量不会变化。城市发展不是机械的,只能按部就班的,其发展过程中是蕴藏着很多可以具有触媒效应的机遇的,关键在于能否识别和准确的运用,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保护、旧城改造、城市复兴;再如分析地铁、高铁站、音乐厅、城市综合体等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对城市新区的影响;再如社区层面的触媒设计;再如城市景观营造中的生态触媒;还有像对世博会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城市旗舰工程、城市事件或城市政策的无形“触媒”。用好触媒,引发积极的裂变,形成良性的自循环,对城市系统的调控是十分有益的。

  9.迭代创新法则:创新、转型、跨越

  城市注定是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引擎。历来,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变革,不断重塑城市形态的底层“原力”。根据奇点理论、和相关发展迹象,认为未来20-30年科学技术进展,极可能会重塑城市空间和社会生活形态。在世界面临共同挑战的宏大坐标下观察,人类已站在了全球生态危机与气候问题危及生存,迫切需要新的经济、科技、文化融合与提升的十字路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向亚洲转移,而“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在今日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也日益被全球理解和认同,中国的城市发展完全可以在这一轮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实现迭代创新的跨越,为世界城市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10.有效调控法则:战略、精明、平衡

  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无限性与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因此,人与自然之间,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和综合调控,亦即保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决定城市兴衰和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则取决于决策者对发展与环境的科学的综合决策。如今,我们城市发展的新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兴起对人类脑力限制的不断拓展,我们对城市的诊断治疗需要更高明的医术,战略全局观的科学性、如同针灸般调试手法的精明性、以及政府干预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平衡性,成为对决策者、管理者与智库建言者有效调控的智慧考量。(本文由零点城市大数据研究院提供)

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十大法则”
多维度推进城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