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从“百电大战”到“七国之乱” 再到“三国杀”

共享充电宝能挨过寒冬吗?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30日   第 10 版)

  共享充电宝——这个自今年3月以来被催生壮大的行业,此乎在近期迎来了寒冬。

  10月11日,一家来自杭州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在其公众号上发布了停止运营的通知,作为行业首家公开宣布停摆的企业,乐电此举也被不少人看做是行业面临洗牌的信号。

  事实上,乐电并不是业内第一家黯然离场的企业。此前获得光速中国A轮领投的“Hi电”,爆出变相裁员的新闻。

  共享充电宝企业连续离场是否意味着行业提前进入洗牌期?街电、来电等其他主要玩家该如何收场?对此,中国城市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分析。

  来也充充 去也匆匆

  共享充电宝“出生”已两年之久,但其真正获得高关注度,还要从今年5月说起。

  5月初,聚美优品CEO陈欧宣布向街电投资3亿元,占街电60%的股份,公司估值达到5亿元,陈欧成为街电新任董事长。

  消息一经曝出,万达董事王思聪就在微信朋友圈表达了对共享充电宝的不屑。不过,陈欧随后即在微博上表示反驳回应。

  两位“网红”之间的这场口水较量,一时间将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积压的融资消息一齐爆发,加上各种声音的加持,一下子涌进来大批量创业公司。

  然而在资本作用下,战争愈演愈烈。

  “大战会先洗掉一批,剩下几家再来拼,是一个从‘百电大战’到‘七国之乱’,再到三国杀的过程。这不是闪电战,会是持久战,拼的是资本、资源、产品运营和用户体验。” 事实证明,草莽出身的创业者、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半年前对此商战的判断并没错。

  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段时间,包括乐电在内,小宝充电、泡泡充电、创电、放电科技、PP充电、河马充电等多家企业均已走到项目清算阶段。

  街电CEO原源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友商出局的消息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信号,让我们继续巩固已有领先优势,跑的再快一点。不过在共享经济这条赛道上,一旦行业进入成熟期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是单车和充电宝等行业都要面对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院所长刘俊海对共享业态的发展表示支持,他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趋利避害是企业的天性。是否离场取决于管理层、董事会和投资人的判断。但如果共享业态真正能够有效地运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那就可以体现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继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使用频次与运营成本不平衡

  提及企业“断电”的原因,乐电创始人楼莹莹给出的解释是:“目前大家脚步都太快了,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比如使用频率、投放的场景、产品安全等,就目前来看使用频率还是不达标。” 

  此前,陈欧在微博中透露,一台街电充电宝的成本为200元,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每天有33%的充电宝被借用,也就是说一台充电宝大约需要600天才能收回成本。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运营成本与机柜成本。

  的确,经营成本与使用频次的不平衡,成为很多企业相继离场的主要原因。

  连日来,中国城市报记者在走访多处共享充电宝投放点后了解到,机柜的投放场所主要在飞机场,高铁,火车站,景点,餐厅,商场,医院,高校等人流密集区。

  在驻足投放场所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每个投放机柜的使用频次均不高。在朝阳大悦城内,人流高峰时期,一台机柜半小时内仅有2人使用。

  此外,一位餐饮经营的老板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坦言,桌面型共享充电宝本身并不能为商家带来流量,起到的只是依附作用。“没有人会为了给手机充电专门吃顿饭。”

  对此现状,易观数据研究院分析师王会娥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判断一个行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主要看是否有需求、有产业、有企业,共享充电宝主要满足智能手机用户在外出状态下的随机性、应急性的充电需求。尤其针对处于外出状态的游戏用户,视频用户,包括直播,以及社交达人这一类的用户。

  “不过,数据证明,经历这么久这种用户培育,用户对于行业的感知度并没有那么强。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资本会更加的谨慎更加的理性,这对于这种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是一种考验。”王会娥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独立互联网分析师认为,如果市面上只剩下一家共享充电宝供应商的话,那它的存在依然是合理的。而这家公司究竟会是铺货和拿渠道最多的公司,还是产品最接近资源服务终极形态的公司,暂时难下定论。

  原源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过程和盈利环境比共享单车更加理性且平滑,而且未来企业的盈利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充电,街电很多商业化打法都在建模测算当中。

  “用户习惯是要培养的,同时这是to B再to C的行业,商家也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接受。在北上广等主流城市,街电已经快速积累了一批重度粉。只不过,推动共享充电宝在所有城市实现这样的繁荣确实还需要时间,这也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即如何让这种趋势从一二线城市传导到三四线城市。”原源说。

  下半场考验综合能力

  “市场经济,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经济。”刘俊海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鞋子是不是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最明白。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来说,这个“穿鞋的人”就是投资人。

  眼下,投资人对于这个行业的判断可谓喜忧参半。

  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表示,自己看到一些共享充电宝创业公司的数据,发现市场并没有很快起来,跟共享单车比还差很远。问题可能在于共享充电宝是急需市场,不像单车那么刚需。

  不过,也有投资人认为,像共享充电宝这样可以节约社会资源,能够提高效率的产品,暂时不可轻易下判断。如果这个领域能出独角兽,那它一定是一种通过移动支付完成交付的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商业模式。

  风口上的共享充电宝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虽然行业进入到洗牌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跑马圈地已经结束。”王会娥认为,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在行业发展的时间周期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共享单车从上半场的跑马圈地,到下半场的精细化运营的之间的时间节点非常明显;而共享充电宝增量市场仍然存在,在未来一段时间,共享单车行业对跑马圈地和精细化运营两项能力同时具备的要求,会更加苛刻。

  在原源看来,共享充电宝作为平台型企业,在当前阶段,需要强大的市场点位来支撑用户体验和产品的迭代升级,及行业品牌的影响力打造。而这些,都将是除去资本和技术壁垒下,企业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推动力。“新兴行业有质疑之声是正常的。在行业洗牌过程中,可能最终难免是一个三国杀或者双雄争霸的局面。我们希望把共享充电宝做成一种趋势,让用户像使用共享单车那样使用充电宝,这种流动性网络以及它背后的数据价值、入口价值显然更有意义。”

  来电科技CMO任牧认为,行业竞争的上半场的比赛已经结束,现在到了中盘阶段。“在某些维度上不够专业,甚至仓促入局。企图去瓜分风口红利的这部分企业或者创业者,他们被淘汰掉是早晚的事儿。用长跑来说,现在应该是途中跑。现阶段很考验各位玩家的综合能力。”

共享充电宝能挨过寒冬吗?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