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加快建设生态型高效化停车场

■刘文俭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23日   第 23 版)

  目前,我国停车场大体分为地上与地下两类。地上停车场又分为企事业单位自建自持和各级政府利用公共空间建设的公共停车场。大部分地上停车场是采用水泥或柏油将地面硬化而成。在这种停车场里,车子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特别是在夏日高温季节,片刻功夫,车中就会犹如蒸笼一般,还可能引发自燃。这对有车一族来说是一种煎熬。另外,停车设施不足严重制约城市功能发挥,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伴随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一些地方开始建设园林化生态型停车场。例如,青岛西海岸啤酒节会场西侧的大型停车场,就是以花木和树木对区片进行分割建设而成,地面是孔型地砖,停车场形成了树荫和草地。即使不停车也可以成为园林绿化景观。但是,与国外生态化太阳能停车场相比,其空间利用效率和服务功能尚有差距。如果在车辆上部空间增加太阳光伏发电功能,则可形成园林化太阳能高效化停车场。

  园林式太阳能停车场让汽车不“煎熬”

  园林式太阳能停车场是把生态文明、海绵城市、以人为本等先进理念融入停车场建设之中,注重把园林绿化、光伏发电、车辆充电等多种功能与停车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与空间资源,使其发挥多种效能,实现生态、景观、服务等的高效化、人本化、信息化。

  停车场顶棚由太阳能光伏板搭建而成,具有良好的吸热和保温性能。在酷热的夏天,光伏板能有效遮挡太阳光,有效保护汽车免受高温强光照射;在冬天等其他季节,光伏板也能遮风避雨保温,保护汽车免受雨雪侵蚀。其蓄能发电功能可以提供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可由单位自用、也可上网出售,还可以在停车场内加装充电桩,直接供应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如果我国各地停车场均建设成生态型高效化的太阳能停车场,则可以在不增加土地占用的同时,极大提升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生态停车场要推广需借鉴先进经验

  在美国加州,太阳能停车场遍布各类办公楼、大学校园、厂区、高速服务区、工业区等。实际上,早在2010年加州已经有70多个大大小小的光伏停车场覆盖大中小学校园。佛罗里达州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太阳能停车场占地面积151400平方英尺,从空中俯瞰十分壮观。这个停车场一次可停放近千辆汽车,平均每年还可提供300多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2015年,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福特全球总部修建了该州最大的太阳能停车场,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同DTE能源公司合作规划了该太阳能阵列布局,在提供360度覆盖式停车空间的同时利用吸收的太阳能通过30多个端口为纯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充电服务;能产生1.038兆瓦(1038千瓦)的电力,能够同时为158户“平均面积”的家庭供电,每年预估能够减少794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据GTM Research 2014年的统计,全美一年的新建光伏停车场装机总容量合计超过180兆瓦。到目前为止,大约一半的光伏停车场坐落在加州,其次是新泽西,亚利桑那,马里兰和马萨诸塞几个州。这几个州的州府都制定了诸如税收优惠等政策全力扶植光电事业、推广太阳能停车场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在停车场搭建能发电的“太阳伞”比在地面上直接建太阳能电站成本要高20%至30%。但是光伏停车场可能带来的环境效益还是让人振奋。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全美城镇硬化地面的比例占35%到50%,而硬化地面中40%是停车场。如果能充分利用停车场建造太阳能电力设施,不仅能获取更多洁净新能源,还可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改良生活品质。

  近几年,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开始建设太阳能停车场,其中安徽、上海走在前列。例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叉车公司停车场顶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3454块,一次可停放汽车300余辆,平均每年还提供约8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2011年上海闵行航天城内建成总装机容量2.3兆瓦的光伏停车场等。这些做法和经验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值得在全国推广。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园林式光伏停车场外观美丽大方,且又可以发电,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机关、社区、景区和工业开发区、高速路服务区等都可以建设,灵活性强,前景非常可期。

  目前,青岛昌盛日电公司等已经在光伏农业工程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国内也有专门提供光伏停车场技术的公司。为此,建议中央政府出台有关意见,利用国家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吸引社会投资;发改、住建等部门应尽快对园林式太阳能高效化停车场建设做出规划,一是对分布在高速路服务区、城市公共空间、社区、景区、园区、机关事业单位、厂区的原有传统提车场(包括部分公交场站)进行升级改造,将其建设成园林式生态化光伏停车场;二是在有条件的办公区、工业区、社区、景区等新建停车场,全部实现生态型高效化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有限土的地空间资源,实现绿化、发电、停车、景观、服务等多重功能和效果,逐步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作者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青岛市人大代表、财经委委员)

从“城市化”到“城市文明”
加快建设生态型高效化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