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城市报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异地医保结算打通“任督二脉”

倒逼分级诊疗制度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中国城市报记者 康克佳 《 中国城市报 》( 2017年10月23日   第 12 版)

  医疗保障,牵动着亿万人的生活。

  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所有省份和统筹地区已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覆盖全部参加基本医保和新农合人员;符合规定的省内和跨省异地住院费用实现直接结算,消除了广大就医者多年来的心头“痛点”。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异地医保结算,作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难题的最优解,在政府不断推进和努力下,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

  异地安置:报销不再两头跑

  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在退休后随子女到异地居住。根据人社部数据,我国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占整个人群的39%。由于参保地与就医地不在同一地点,很多异地居住老人在住院看病时,需要拿着收费单据等凭证,回医保参保地报销。

  在北京市朝阳医院排队挂号的张阿姨是随女儿来北京生活的“异地居住者”。“以前来北京看病,要么得带着地方医院的转诊证明,要么得挂北京的急诊。有一次在北京身体不适,在北医一院挂号治疗,结束后拿着单据回老家报销,但因为缺少部分手续,两地来回,反复了多次。”张阿姨对记者说。

  张阿姨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医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以前异地就医费用是手工报销,需要患者在出院后先等着复印病历,集齐各种发票单据,接着到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进行手工录入和审核,“对于医保经办机构来说,每张单据都要手工录入,工作量很大,导致参保人出院几个月才能领到报销费用。”

  为简化报销手续,缩短报销时间,政府做了大量努力。

  从2014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规范和建立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终于,在今年3月,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作为最先享受异地医保结算的群体,方便快捷的报销手续让张阿姨感慨颇多:“现在看病就简单多了,我在老家申请了‘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备案之后就能直接在医保定点医院结算报销,省时省力。” 

  “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只要提前备案,就可以在定点联网医院支付自费的部分,报销部分持社保卡直接结算,不仅减轻医保经办机构经办负担,又能通过数据网络传输,杜绝假发票的问题,还能为患者直接节省近两个月的时间。”医保办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常驻异地工作人员:持卡就能直接报销

  家住河北燕郊的王先生在北京工作,是一名“北漂”,由于医保参保地在北京,在燕郊看病属于跨省异地就医,以往看病需要先全额垫付再走手工报销程序。“去年底燕达医院可以直接持卡就医,实时结算门诊和住院费用,节省了不少时间。在此之前,不管在北京的医院看病有多难,我都得硬着头皮往里扎。”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往来奔波,王先生仍心有余悸。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关系到群众合情合理的就医权益,但这只是异地就医结算的A面。其B面则是一个涉及到转诊、补偿、结算、费用核查、资金申请等多种应用场景叠加的结算系统。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监察专员聂春雷介绍,通过“两点”之间打通的就医结算信息系统,执行以参保地比例和就医地医保目录报销标准,再由就医医疗机构先行垫资的这些做法,确实满足了异地就医群众出院即时结算的需求。然而,作为改革的实际操作部门,他们的思考在于“一旦试点扩大,如何满足全国海量异地就医参合患者数据交流和处理需求”。

  如何健全结算机制,使配置堆叠的结算系统运行平稳、简约高效、安全有序?仍是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优势医疗资源聚集地看病会更难?

  当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搭建成功后,医保支付等政策更倾向对接大型综合医院实现实时结算。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更多患者甚至小病患者涌向大城市的大医院。

  这是否会加剧医疗资源的供需不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又是否意味着“全国漫游”?

  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给出了解释,他说:“我国大力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要是为了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时碰到的跑腿垫资问题,所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不意味着医保实现了全国漫游。”

  “如果医保全国漫游,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序就医,无序就医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颜清辉表示,无论大病小病都跑到大城市、大医院来看,必然会导致人满为患,就会导致真正需要到大医院看病的疑难杂症患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作为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工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异地医保结算或将倒逼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从而进一步发展基层医疗机构。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有序就医’很重要,结合实施的分级诊疗,让大城市的医院和拥有先进医疗资源的大医院为‘对症’的异地就医患者服务,避免给无序就医者以空隙,造成‘拥堵’。”

  业内人士还认为,中国人看病都喜欢往大医院挤,如不强调转诊程序的重要性,全国的重点医院都将面临难以承受的病人流量。

  由此,北京协和医院新农合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入院流程第一条便是,住院前向参合地经办机构申请办理跨省就医转诊手续。

  在这个层面上,医保异地结算政策和分级诊疗机制是相互促进的。

  贴 士

  哪些群体符合跨省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条件?

  一是覆盖各类各项基本医保制度。目前已经覆盖各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包括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新农合参合人员。二是四类跨省异地就医人群,包括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常驻异地工作人员和异地转诊人员。

  如何才能享受到跨省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

  第一步,先备案。要求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要说清楚备案原因,以及要去什么地方。经办机构采集关键信息后,传到国家结算系统,然后到相关地区和医疗机构。

  第二步,选定点。选择跨省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根据人社部数据,目前已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级定点医院已联接入网。

  第三步,持卡就医。社保卡是异地就医身份识别和直接结算的唯一凭证,包括两大核心功能:一是身份凭证,二是结算工具。老百姓在参保地完成异地就医备案手续之后,到就医地医院看病时,只需要携带社保卡,即可完成本人身份识别、参保地判断,直接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

异地医保结算打通“任督二脉”
资讯